「2025台灣燈會」將於2月12日至2月23日在桃園高鐵站前廣場舉行,並將展出超過300件以上作品。其中,由創作者羅聿綺、鄭宸誼、徐香蘭共同創作的作品《脈》,運用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溼地的植物再現當地生態景緻。作品以採構樹皮經由拍打技術製作,搭建出光復鄉的馬錫山,並在內部融合不同濕地植物的生命樣貌堆疊,呈現馬錫山植物的多樣性。居住在花蓮馬太鞍部落的阿美族人鄭宸誼表示馬太鞍溼地的植物不僅是當地生態的一部分,更具有重要的文化與實用價值。鄭宸誼說:『我們用了筆筒樹、颱風草、山蘇、月桃,希望說有更多的年輕孩子們或是族人,可以去學習去認識這些山裡面的野菜,對於山裡的知識,不管是獵人文化還是野菜文化就地取材的部分,從這些植物上面都可以有更多的學習。』
創作者羅聿綺指出,創作初衷是希望觀眾能在光影交織中,感受台灣原住民文化與自然生態的多重層次,並深入了解當地植物的獨特魅力。羅聿綺說:『這個山本身,就很像是在認識原民文化的過程,就我們總是遠遠的去觀看它,但是當你進入走進去這個山的時候,你才會實際的知道原來這是什麼樣的植物,就是我希望讓大家是真的可以走進去,去認識他們去看到他們的原貌是甚麼。』
透過《脈》這項作品,創作者們期望能讓觀眾不僅欣賞燈光藝術的美,更能對當地的原住民文化與生態環境有更深的理解與認識。
(圖片來源:2025台灣燈會 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