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五峰鄉大隘村「十八兒」地區有個溜地水塘,因形似「嘉明湖」,被當地人稱「小嘉明湖」。新竹縣五峰鄉公所,去年(113年)在研調中發現其灌溉價值,希望能向中央爭取經費,裝設供水管路,提升埤塘蓄水量,提供周遭農地穩定用水。五峰鄉長秋維書說:『我們後續也更希望能夠向這個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後續來爭取農業灌溉計畫用水的工程,希望能夠透過這個用水來造福我們在五峰鄉,這個地區大概30公頃多,大隘村1鄰、2鄰、3鄰、4鄰的這樣的一個地方,包括了玉米、高麗菜、樹豆、生薑、水梨跟甜柿等等,這些農作物的這樣的一個生產的條件。』
「十八兒」為泰雅語Spazy的音譯,意思為五座山峰,傳統意義上也是祭祀的地方。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五峰分場場長馮永富表示,在與在地溝通後,在地族人也希望能種植原住民傳統作物,體現在地文化,馮永富說:『我們想建立地方特色,如果你因為全部都是經濟作物的話,這個就好像可能你就會失去你原鄉的特色,所以我們兩方面都有兼顧,當然是在地農民就在地原住民的他們的意願,我們都有尊重。我們就去輔導它,種一些可能原住民的,那個傳統植物,好像馬告、刺蔥,甚至一些野菜。』
五峰鄉公所也表示,十八兒溜地的地景優美,也在族人的同意下,向環境部申請成為環境教育認證場域,期望透過農業及觀光,為五峰鄉帶來繁榮發展。
(圖片來源:五峰鄉公所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