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區第一排】一場靈魂與音樂的深度對話!
走進部落、走進音樂,跟著我們的原住民歌手主持人戴曉君,踏上一段充滿力量的音樂尋根之旅!每週日 21:00,帶您走訪最具才華的原住民音樂人,從家鄉、生活到創作靈感,所有故事都在音符間流動!
mini conert 主角簡介:
那屋瓦少女隊成員
Kivi(排灣族) @kivi_pasulivai
屏東滿州鄉 八瑤部落
Kivi 以翻唱排灣古謠踏入音樂圈,在電視歌唱比賽中獲得觀眾熱烈支持。2022年,她推出首張母語創作專輯《分水嶺 Padiyudr》,這張專輯不僅細膩詮釋部落情感,也讓她成功入圍第34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及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Kivi 的聲音如山谷回音般動人,將傳統文化融入當代音樂,是她的招牌特色。
Makav 真愛(布農族) @makavvvv
南投仁愛鄉 武界部落
Makav 是隊中最年輕的成員,但音樂創作力不容小覷。自17歲起,她便開始用布農語書寫生命故事,2023年推出全創作專輯《寶藏 Treasure》,一舉奪下金曲獎最佳新人及原住民歌曲專輯獎。她將信仰、校園生活和青春活力融合進音樂,用布農語、中英語結合 Rap 和 R&B 的風格,展現年輕世代對母語的全新詮釋,充滿國際化與創新。
Dremedreman 曾妮(排灣族) @mani.kisausau
台東金鋒鄉
曾妮自小對族語文化懷抱熱情,高中離開部落後便開始以音樂實現文化傳承的使命。她畢業東華大學民族語言傳播學系,2021年推出首支單曲《ngadan 名字》,感動無數聽眾。她的開朗性格與對文化傳承的熱忱,讓她成為族群的發聲者。她的首張個人專輯預計於2024年問世,令人期待她將以何種音樂風格訴說族群故事。
節目亮點
深入成員的生活與成長背景,感受她們的音樂旅程
聆聽金曲入圍與獲獎作品的精彩演繹
透過音樂體驗原住民族文化的創新與傳承
Skadang、Huhus部落
Skadang、Huhus部落,為太魯閣族唯二仍未完全遭外來政權遷徙的部落,以下為各部落的遷徙史略。
Huhus部落:因盛產Huhus的植物命名。早期的Huhus部落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下部落即為現在Huhus部落的位置,上部落則為大禮派出所上方的高地(日據時代哈魯閣台駐在所的舊址),光復後上部落下山移居,即廢社無人居住。
據文獻記載,下部落的Huhus的祖先來自Pcingan,一位名叫Udaw Batu的人,直到第四、五代(距今約150年前)後代子孫逐漸遷徙至今崇德Dgarung一帶。
上部落的部分內太魯閣Bngung社(新白楊一帶)亦有一戶遷至上部落(約170年前)。
直到日據時期,部落族人經勸導遷徙下山,僅留一戶於此部落,當部落族人遷出時,住於砂卡礑上游之Snlingan又4戶遷來Huhus,此後為Snlingan部落家族為主要組成。
1947年,國民政府以「輔導」的名義要求Skadang、Sdagan、Huhus部落族人遷徙下山至今吉安鄉福興村、慶豐村,唯Huhus部落不從。
1979年國民政府再興遷徙計畫,Huhus、Skadang部落全數遷徙至今富世村民樂部落族語稱Tnbarah,即新住之地
Skadang:名稱意思是大臼齒,因出來此地之族人,於部落發現大臼齒,故得名。
據文獻記載Skadang部落建立於今約210年前左右,祖源來自南投仁愛鄉Truwan的Batu Umaw,起初翻越奇萊北峰遷到立霧溪中游即今天祥北方鍛鍊山一帶山區,後經家族內部商議住區與獵區時,將二子山以東地區劃為Batu的獵區,直至Batu返回Truwan時,其後代Iban Batu、Qahuy Batu率家族遷至Skadang,此二人為Skadang第一代始祖。
後有來自Bskuy部落的族人因聯姻關係遷至此地,因此Skadang主要是以上述二家族組成。隨著人口漸增需尋找耕地,最早遷出至Iyax Paru(石控仔)一帶,其子又遷至Gukul,1896年又有一部分族人遷至來,1900年又有一批族人遷至Knlibu。
1927-28年間,Sumiq遷至Skadang居住。國民政府時期開始以「輔導」名義,要求族人遷徙下山,住於本部落Skadang族人全數遷徙下山,唯有Sumiq部落族人不願遷徙下山。因此,仍留居Skadang部落族人主要為Sumiq之部落族人。
本片介紹太魯閣教會與Skadang教會分合,同禮回家的路(產業道路爭取發展),歌勒文傳工作室藤編工藝的發展等。
Skadang、Huhus部落
Skadang、Huhus部落,為太魯閣族唯二仍未完全遭外來政權遷徙的部落,以下為各部落的遷徙史略。
Huhus部落:因盛產Huhus的植物命名。早期的Huhus部落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下部落即為現在Huhus部落的位置,上部落則為大禮派出所上方的高地(日據時代哈魯閣台駐在所的舊址),光復後上部落下山移居,即廢社無人居住。
據文獻記載,下部落的Huhus的祖先來自Pcingan,一位名叫Udaw Batu的人,直到第四、五代(距今約150年前)後代子孫逐漸遷徙至今崇德Dgarung一帶。
上部落的部分內太魯閣Bngung社(新白楊一帶)亦有一戶遷至上部落(約170年前)。
直到日據時期,部落族人經勸導遷徙下山,僅留一戶於此部落,當部落族人遷出時,住於砂卡礑上游之Snlingan又4戶遷來Huhus,此後為Snlingan部落家族為主要組成。
1947年,國民政府以「輔導」的名義要求Skadang、Sdagan、Huhus部落族人遷徙下山至今吉安鄉福興村、慶豐村,唯Huhus部落不從。
1979年國民政府再興遷徙計畫,Huhus、Skadang部落全數遷徙至今富世村民樂部落族語稱Tnbarah,即新住之地
Skadang:名稱意思是大臼齒,因出來此地之族人,於部落發現大臼齒,故得名。
據文獻記載Skadang部落建立於今約210年前左右,祖源來自南投仁愛鄉Truwan的Batu Umaw,起初翻越奇萊北峰遷到立霧溪中游即今天祥北方鍛鍊山一帶山區,後經家族內部商議住區與獵區時,將二子山以東地區劃為Batu的獵區,直至Batu返回Truwan時,其後代Iban Batu、Qahuy Batu率家族遷至Skadang,此二人為Skadang第一代始祖。
後有來自Bskuy部落的族人因聯姻關係遷至此地,因此Skadang主要是以上述二家族組成。隨著人口漸增需尋找耕地,最早遷出至Iyax Paru(石控仔)一帶,其子又遷至Gukul,1896年又有一部分族人遷至來,1900年又有一批族人遷至Knlibu。
1927-28年間,Sumiq遷至Skadang居住。國民政府時期開始以「輔導」名義,要求族人遷徙下山,住於本部落Skadang族人全數遷徙下山,唯有Sumiq部落族人不願遷徙下山。因此,仍留居Skadang部落族人主要為Sumiq之部落族人。
本片介紹太魯閣教會與Skadang教會分合,同禮回家的路(產業道路爭取發展),歌勒文傳工作室藤編工藝的發展等。
Skadang、Huhus部落
Skadang、Huhus部落,為太魯閣族唯二仍未完全遭外來政權遷徙的部落,以下為各部落的遷徙史略。
Huhus部落:因盛產Huhus的植物命名。早期的Huhus部落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下部落即為現在Huhus部落的位置,上部落則為大禮派出所上方的高地(日據時代哈魯閣台駐在所的舊址),光復後上部落下山移居,即廢社無人居住。
據文獻記載,下部落的Huhus的祖先來自Pcingan,一位名叫Udaw Batu的人,直到第四、五代(距今約150年前)後代子孫逐漸遷徙至今崇德Dgarung一帶。
上部落的部分內太魯閣Bngung社(新白楊一帶)亦有一戶遷至上部落(約170年前)。
直到日據時期,部落族人經勸導遷徙下山,僅留一戶於此部落,當部落族人遷出時,住於砂卡礑上游之Snlingan又4戶遷來Huhus,此後為Snlingan部落家族為主要組成。
1947年,國民政府以「輔導」的名義要求Skadang、Sdagan、Huhus部落族人遷徙下山至今吉安鄉福興村、慶豐村,唯Huhus部落不從。
1979年國民政府再興遷徙計畫,Huhus、Skadang部落全數遷徙至今富世村民樂部落族語稱Tnbarah,即新住之地
Skadang:名稱意思是大臼齒,因出來此地之族人,於部落發現大臼齒,故得名。
據文獻記載Skadang部落建立於今約210年前左右,祖源來自南投仁愛鄉Truwan的Batu Umaw,起初翻越奇萊北峰遷到立霧溪中游即今天祥北方鍛鍊山一帶山區,後經家族內部商議住區與獵區時,將二子山以東地區劃為Batu的獵區,直至Batu返回Truwan時,其後代Iban Batu、Qahuy Batu率家族遷至Skadang,此二人為Skadang第一代始祖。
後有來自Bskuy部落的族人因聯姻關係遷至此地,因此Skadang主要是以上述二家族組成。隨著人口漸增需尋找耕地,最早遷出至Iyax Paru(石控仔)一帶,其子又遷至Gukul,1896年又有一部分族人遷至來,1900年又有一批族人遷至Knlibu。
1927-28年間,Sumiq遷至Skadang居住。國民政府時期開始以「輔導」名義,要求族人遷徙下山,住於本部落Skadang族人全數遷徙下山,唯有Sumiq部落族人不願遷徙下山。因此,仍留居Skadang部落族人主要為Sumiq之部落族人。
本片介紹太魯閣教會與Skadang教會分合,同禮回家的路(產業道路爭取發展),歌勒文傳工作室藤編工藝的發展等。
Skadang、Huhus部落
Skadang、Huhus部落,為太魯閣族唯二仍未完全遭外來政權遷徙的部落,以下為各部落的遷徙史略。
Huhus部落:因盛產Huhus的植物命名。早期的Huhus部落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下部落即為現在Huhus部落的位置,上部落則為大禮派出所上方的高地(日據時代哈魯閣台駐在所的舊址),光復後上部落下山移居,即廢社無人居住。
據文獻記載,下部落的Huhus的祖先來自Pcingan,一位名叫Udaw Batu的人,直到第四、五代(距今約150年前)後代子孫逐漸遷徙至今崇德Dgarung一帶。
上部落的部分內太魯閣Bngung社(新白楊一帶)亦有一戶遷至上部落(約170年前)。
直到日據時期,部落族人經勸導遷徙下山,僅留一戶於此部落,當部落族人遷出時,住於砂卡礑上游之Snlingan又4戶遷來Huhus,此後為Snlingan部落家族為主要組成。
1947年,國民政府以「輔導」的名義要求Skadang、Sdagan、Huhus部落族人遷徙下山至今吉安鄉福興村、慶豐村,唯Huhus部落不從。
1979年國民政府再興遷徙計畫,Huhus、Skadang部落全數遷徙至今富世村民樂部落族語稱Tnbarah,即新住之地
Skadang:名稱意思是大臼齒,因出來此地之族人,於部落發現大臼齒,故得名。
據文獻記載Skadang部落建立於今約210年前左右,祖源來自南投仁愛鄉Truwan的Batu Umaw,起初翻越奇萊北峰遷到立霧溪中游即今天祥北方鍛鍊山一帶山區,後經家族內部商議住區與獵區時,將二子山以東地區劃為Batu的獵區,直至Batu返回Truwan時,其後代Iban Batu、Qahuy Batu率家族遷至Skadang,此二人為Skadang第一代始祖。
後有來自Bskuy部落的族人因聯姻關係遷至此地,因此Skadang主要是以上述二家族組成。隨著人口漸增需尋找耕地,最早遷出至Iyax Paru(石控仔)一帶,其子又遷至Gukul,1896年又有一部分族人遷至來,1900年又有一批族人遷至Knlibu。
1927-28年間,Sumiq遷至Skadang居住。國民政府時期開始以「輔導」名義,要求族人遷徙下山,住於本部落Skadang族人全數遷徙下山,唯有Sumiq部落族人不願遷徙下山。因此,仍留居Skadang部落族人主要為Sumiq之部落族人。
本片介紹太魯閣教會與Skadang教會分合,同禮回家的路(產業道路爭取發展),歌勒文傳工作室藤編工藝的發展等。
【搖滾區第一排】一場靈魂與音樂的深度對話!
走進部落、走進音樂,跟著我們的原住民歌手主持人戴曉君,踏上一段充滿力量的音樂尋根之旅!每週日 21:00,帶您走訪最具才華的原住民音樂人,從家鄉、生活到創作靈感,所有故事都在音符間流動!
mini conert 主角簡介:
那屋瓦少女隊成員
Kivi(排灣族) @kivi_pasulivai
屏東滿州鄉 八瑤部落
Kivi 以翻唱排灣古謠踏入音樂圈,在電視歌唱比賽中獲得觀眾熱烈支持。2022年,她推出首張母語創作專輯《分水嶺 Padiyudr》,這張專輯不僅細膩詮釋部落情感,也讓她成功入圍第34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及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Kivi 的聲音如山谷回音般動人,將傳統文化融入當代音樂,是她的招牌特色。
Makav 真愛(布農族) @makavvvv
南投仁愛鄉 武界部落
Makav 是隊中最年輕的成員,但音樂創作力不容小覷。自17歲起,她便開始用布農語書寫生命故事,2023年推出全創作專輯《寶藏 Treasure》,一舉奪下金曲獎最佳新人及原住民歌曲專輯獎。她將信仰、校園生活和青春活力融合進音樂,用布農語、中英語結合 Rap 和 R&B 的風格,展現年輕世代對母語的全新詮釋,充滿國際化與創新。
Dremedreman 曾妮(排灣族) @mani.kisausau
台東金鋒鄉
曾妮自小對族語文化懷抱熱情,高中離開部落後便開始以音樂實現文化傳承的使命。她畢業東華大學民族語言傳播學系,2021年推出首支單曲《ngadan 名字》,感動無數聽眾。她的開朗性格與對文化傳承的熱忱,讓她成為族群的發聲者。她的首張個人專輯預計於2024年問世,令人期待她將以何種音樂風格訴說族群故事。
節目亮點
深入成員的生活與成長背景,感受她們的音樂旅程
聆聽金曲入圍與獲獎作品的精彩演繹
透過音樂體驗原住民族文化的創新與傳承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尤命夢想當獵人,想用弓箭獵捕大型動物,卻經常和妹妹-尤瑪吵架。某次兄 妹遇見小樹人,一起救出受困山崖的黑熊,這時兇殘的獸夾怪來襲,在大家 被吃掉之前,尤命必須領悟:”獵人之道不在殺戮,在與大自然和平共 處”,才能打敗不怕弓箭的獸夾怪。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原視第一部全族語綠建築動畫 《 kadreseng 把家蓋起來 》
你想知道為什麼石板屋能屹立不搖500年?你想知道石板屋冬暖夏涼的秘密嗎?讓我們跟著魯凱族人一起打造會呼吸的房子,探索石板屋裡的秘密……
《Kadreseng 把家蓋起來》 12月25日晚上7:30 在原視16頻道唷~
【Kadreseng把家蓋起來 5分鐘精華版 】
【搖滾區第一排】一場靈魂與音樂的深度對話!
走進部落、走進音樂,跟著我們的原住民歌手主持人戴曉君,踏上一段充滿力量的音樂尋根之旅!每週日 21:00,帶您走訪最具才華的原住民音樂人,從家鄉、生活到創作靈感,所有故事都在音符間流動!
mini conert 主角簡介:
那屋瓦少女隊成員
Kivi(排灣族) @kivi_pasulivai
屏東滿州鄉 八瑤部落
Kivi 以翻唱排灣古謠踏入音樂圈,在電視歌唱比賽中獲得觀眾熱烈支持。2022年,她推出首張母語創作專輯《分水嶺 Padiyudr》,這張專輯不僅細膩詮釋部落情感,也讓她成功入圍第34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及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Kivi 的聲音如山谷回音般動人,將傳統文化融入當代音樂,是她的招牌特色。
Makav 真愛(布農族) @makavvvv
南投仁愛鄉 武界部落
Makav 是隊中最年輕的成員,但音樂創作力不容小覷。自17歲起,她便開始用布農語書寫生命故事,2023年推出全創作專輯《寶藏 Treasure》,一舉奪下金曲獎最佳新人及原住民歌曲專輯獎。她將信仰、校園生活和青春活力融合進音樂,用布農語、中英語結合 Rap 和 R&B 的風格,展現年輕世代對母語的全新詮釋,充滿國際化與創新。
Dremedreman 曾妮(排灣族) @mani.kisausau
台東金鋒鄉
曾妮自小對族語文化懷抱熱情,高中離開部落後便開始以音樂實現文化傳承的使命。她畢業東華大學民族語言傳播學系,2021年推出首支單曲《ngadan 名字》,感動無數聽眾。她的開朗性格與對文化傳承的熱忱,讓她成為族群的發聲者。她的首張個人專輯預計於2024年問世,令人期待她將以何種音樂風格訴說族群故事。
節目亮點
深入成員的生活與成長背景,感受她們的音樂旅程
聆聽金曲入圍與獲獎作品的精彩演繹
透過音樂體驗原住民族文化的創新與傳承
【彗擎的創業座右銘:有方向有目標,努力走下去就對了。】
-
有夢的創業者各個都是CEO✨
今天要介紹的CEO是來自南投人和部落的布農族人-田彗擎,
機械科系出身的她,擁有機械研發的專業,
看準台灣露營拖車的產業市場,投入資金與設備,
從設計端走向生產端,但卻因營運經驗不足遭遇挫敗。
不過這些挫折並沒有打倒她,
但她是如何扛起壓力重新開始?
-
位於彰化的星野拖車品牌是各式拖車、露營車的製造工廠,
不論是代工還是自創品牌,
彗擎一路走來始終秉持著誠信原則在幫客人服務,
為客人設計出最符合需求的產品,就是星野拖車最大的成就感。
-
🔸彗擎和秀娟是認識超過20年好朋友,如今更是一起打拼的創業夥伴,
她們有什麼樣動人的故事呢?
🔸面對龐大的債務,彗擎當時是怎麼讓損失傷害降到最低?
🔸有做哪些行銷宣傳來推廣品牌?
🔸在這個行業,申請專利是一定要的嗎?
【偉義&蕙茹的創業座右銘:記得回家的路。】
-
#有夢的創業者各個都是CEO
今天的CEO是一對用雙腳走部落的夫妻,
先生是來自南投雙龍部落的布農族人-biung全偉義,
他與太太蕙茹至今走訪近三十個部落,累積深厚的文化底蘊,
並結合視覺、設計的專長,以原民觀點讓媒體詮釋更加貼近文化!
這對 #環島走部落 的夫妻有哪些故事呢?
-
偉義用十多年的時間走訪台灣大大小小的部落,
透過深刻的觀察與體會,了解到媒體詮釋對族人的重要性,
在太太蕙茹的支持下,以環島走部落為名,原民青年的行銷視角正要席捲當代。
-
🔸偉義為什麼會開始走進部落拍攝?
🔸有時候部落的觀光化是為了要活絡地方,這中間的平衡在哪?
🔸偉義甚至還是拉盟岸lamungan的發起人之一! 這是一個怎麼樣的組織又為什麼會發起呢?
【偉義&蕙茹的創業座右銘:記得回家的路。】
-
#有夢的創業者各個都是CEO
今天的CEO是一對用雙腳走部落的夫妻,
先生是來自南投雙龍部落的布農族人-biung全偉義,
他與太太蕙茹至今走訪近三十個部落,累積深厚的文化底蘊,
並結合視覺、設計的專長,以原民觀點讓媒體詮釋更加貼近文化!
這對 #環島走部落 的夫妻有哪些故事呢?
-
偉義用十多年的時間走訪台灣大大小小的部落,
透過深刻的觀察與體會,了解到媒體詮釋對族人的重要性,
在太太蕙茹的支持下,以環島走部落為名,原民青年的行銷視角正要席捲當代。
-
🔸偉義為什麼會開始走進部落拍攝?
🔸有時候部落的觀光化是為了要活絡地方,這中間的平衡在哪?
🔸偉義甚至還是拉盟岸lamungan的發起人之一! 這是一個怎麼樣的組織又為什麼會發起呢?
結束了2天1夜的茂林區部落之旅,儘管天氣炎熱行程滿檔,4位教練群及小戴都很認真的認識部落玩部落,從考古歷史到生態探索,他們就像是進到一個奇幻的新世界,驚奇的考古與文化新知識,既期待又害怕的夜探生態,甚至是走在深山裡的多納市集小街,小戴及團隊都投入百分百的專注在接觸部落。
世界羽球球后戴資穎/ Tai Tzu Ying跟著民雄遊部落!
【偉義&蕙茹的創業座右銘:記得回家的路。】
-
#有夢的創業者各個都是CEO
今天的CEO是一對用雙腳走部落的夫妻,
先生是來自南投雙龍部落的布農族人-biung全偉義,
他與太太蕙茹至今走訪近三十個部落,累積深厚的文化底蘊,
並結合視覺、設計的專長,以原民觀點讓媒體詮釋更加貼近文化!
這對 #環島走部落 的夫妻有哪些故事呢?
-
偉義用十多年的時間走訪台灣大大小小的部落,
透過深刻的觀察與體會,了解到媒體詮釋對族人的重要性,
在太太蕙茹的支持下,以環島走部落為名,原民青年的行銷視角正要席捲當代。
-
🔸偉義為什麼會開始走進部落拍攝?
🔸有時候部落的觀光化是為了要活絡地方,這中間的平衡在哪?
🔸偉義甚至還是拉盟岸lamungan的發起人之一! 這是一個怎麼樣的組織又為什麼會發起呢?
在桃園市復興區,海拔將近一千公尺的高義部落,住在部落的老同學們,一大清早幾乎都會去果園或是田裡工作,等工作忙到一個段落,這群老同學就不約而同地出現在休息站_高義部落文健站,找照服員量血壓、吃點心,在文健站碰頭的他們,除了聊工作,還會一起學習新知,回顧重溫往昔的部落生活。
一日小幫手 Ziro 這次來到「高義部落文健站」不乖乖幫忙,卻找學長姊尬舞,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在沒有塑膠製品的年代,竹子對泰雅族人來說,除了是餐桌上的食物,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小從喝水的杯子,大到全家住的屋子,都離不開竹子。這次,小幫手Ziro要幫高義部落文健站的學長蓋竹屋穀倉。
然,Ziro對竹子已經不陌生,但是,兩位學長一到竹林,不是砍竹子,卻是先倒酒,到底是為什麼﹖﹗
好不容易,砍完竹子回到文健站,學長又跳出來說,蓋竹屋要先幫竹子分公、母,究竟竹子公母怎麼分,Ziro到底學會了沒﹖﹗
記得鎖定原視頻道的「老同學我就問」!
6/18 禮拜二晚上九點,最帥氣的小幫手 Ziro,準時出發!!!
小幫手 簽到:
▲Ziro /泰雅族
最帥氣的小幫手
督導簽到:
▲姜李月蘭/泰雅族
照服員簽到:
▲莊曉萍/泰雅族
▲姜文強/泰雅族
學長簽到:
▲陳文浪/泰雅族
學姊簽到:
▲黃惠蘭/泰雅族
在桃園市復興區,海拔將近一千公尺的高義部落,住在部落的老同學們,一大清早幾乎都會去果園或是田裡工作,等工作忙到一個段落,這群老同學就不約而同地出現在休息站_高義部落文健站,找照服員量血壓、吃點心,在文健站碰頭的他們,除了聊工作,還會一起學習新知,回顧重溫往昔的部落生活。
一日小幫手 Ziro 這次來到「高義部落文健站」不乖乖幫忙,卻找學長姊尬舞,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在沒有塑膠製品的年代,竹子對泰雅族人來說,除了是餐桌上的食物,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小從喝水的杯子,大到全家住的屋子,都離不開竹子。這次,小幫手Ziro要幫高義部落文健站的學長蓋竹屋穀倉。
然,Ziro對竹子已經不陌生,但是,兩位學長一到竹林,不是砍竹子,卻是先倒酒,到底是為什麼﹖﹗
好不容易,砍完竹子回到文健站,學長又跳出來說,蓋竹屋要先幫竹子分公、母,究竟竹子公母怎麼分,Ziro到底學會了沒﹖﹗
記得鎖定原視頻道的「老同學我就問」!
6/18 禮拜二晚上九點,最帥氣的小幫手 Ziro,準時出發!!!
小幫手 簽到:
▲Ziro /泰雅族
最帥氣的小幫手
督導簽到:
▲姜李月蘭/泰雅族
照服員簽到:
▲莊曉萍/泰雅族
▲姜文強/泰雅族
學長簽到:
▲陳文浪/泰雅族
學姊簽到:
▲黃惠蘭/泰雅族
祭儀,作為一種人與看不見的靈體交流的橋樑,其神聖性與意義性可謂是相當濃厚。從祭儀之中,我們可以看見一個群體對於自然的敬畏,也可以看到一個族群的倫理道德觀,可以說祭儀即是群體的精神世界的展示。
在本周zalan見識南島,我們將走入台灣原住民族的祭儀,從祭儀了解原住民族的思想以及文化的傳承。
---------------------
✨演講人:比令亞布 Pilin Yapu
---------------------
本周第一位講者是來自苗栗泰安麻必浩部落的比令亞布校長。比令亞布曾在幼年時期參與過泰雅族祖靈祭,卻在求學返鄉後看見原鄉祭儀的凋零。因此,便開始與部落青年踏上尋回傳統祭儀的路。
泰雅族祖靈祭在泰雅族語中有不同的稱呼,但意思都是相同的,都和祖先、祭品、祭祀有關。而在整個祖靈祭的過程中有相當多的元素,如祭典開始之前部落間會組成獵團,並在收穫後共享獵物;或是在這過程中,需要製作傳統的食物與酒;又或者如在祭祀的過程中,是否有遵循gaga等。
傳統形式祖靈祭已消失於大多數泰雅族部落,目前尚能舉行的聚落為數不多,而苗栗縣泰安鄉麻必浩部落則是其一,讓我們藉著本周第一位來自麻必浩部落的講者比令亞布的演說,深度地認識與了解泰雅族祖靈祭中,多樣也深厚的文化底蘊。
---------------------
✨ 演講人:督固撒耘 Toko Sayion
---------------------
本周第二位講者是來自花蓮壽豐水璉部落的督固撒耘。督固撒耘作為撒奇萊雅族人,過去不斷地在族群正名上努力,在本周的演說中,督固撒耘將帶我們認識撒奇萊雅族的火神祭。
撒奇萊雅族火神祭是由祖靈祭、火祭以及達固部灣戰役所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盛大祭典,以下將簡述這三個部分。
祖靈祭,撒奇萊雅族的族語為talatuas,為到祖靈那裡去的意思,是與祭祖相關的儀式。
火祭,在過去本來為撒奇萊雅族人遇見重大逝亡事件的儀式,而在火神祭中,火祭的性質轉換成對先祖的感恩與惜福,火祭的火從過去的悲傷轉換成具有希望的意義。
達固部灣戰役(又稱加禮宛事件)族殤是撒奇萊雅族與噶瑪蘭族於西元1878年聯合抵禦清朝入侵的事件,此事件嚴重造成此二族消失於台灣歷史長達130餘年。撒奇萊雅族將回顧戰役的行為融入火神祭中,為回顧並記得歷史傷痛藉以鼓勵族人走出傷痛並重建起族人正面的記憶。
讓我們藉由本周第二位講者督固撒耘的演說,走入火神祭的祭儀,重新認識撒奇萊雅族人如何在走出歷史傷痛的同時,建立自我族群認同。
---------------------
台灣原住民族的傳統祭儀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流逝,不論是因為外來信仰的進入或是傳統語言的喪失,甚至是族群迫害,作為台灣原住民族傳承道德規範載體的傳統祭儀,漸漸出現單純展演的形制。
而在文化觀光盛行的台灣,許多部落與縣政府推出文化之旅、部落探訪等活動,或是在傳統祭儀舉辦的時節,大力宣傳以期待觀光客的到來。但在這過程中,總會出現摩擦與碰撞,進而導致觀光客與被觀光地之間出現不少的紛爭。
祭儀的內涵到底是什麼?族人應該如何重建部落的祭儀?觀光到底能否結合祭儀?身為觀光客,到底應該具備何種心態?這些問題,都應該是我們應當去探討思考的重要問題。
--------------------------------------------
🌍講者資訊:
①講者:#比令亞布 Pilin Yapu
台中博屋瑪國小校長
✨演講主題:泰雅族祖靈祭
②講者:#督固撒耘 Toko Sayion
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處 副處長
✨演講主題:撒奇萊雅火神祭
--------------------------------------------
🌍節目資訊:
🤵🏻主持人:劉益昌 謝哲青
📅時間:7月22日(五)晚間21:00
📺頻道:原視16頻道&FB官方粉絲專頁同步播出
在桃園市復興區,海拔將近一千公尺的高義部落,住在部落的老同學們,一大清早幾乎都會去果園或是田裡工作,等工作忙到一個段落,這群老同學就不約而同地出現在休息站_高義部落文健站,找照服員量血壓、吃點心,在文健站碰頭的他們,除了聊工作,還會一起學習新知,回顧重溫往昔的部落生活。
一日小幫手 Ziro 這次來到「高義部落文健站」不乖乖幫忙,卻找學長姊尬舞,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在沒有塑膠製品的年代,竹子對泰雅族人來說,除了是餐桌上的食物,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小從喝水的杯子,大到全家住的屋子,都離不開竹子。這次,小幫手Ziro要幫高義部落文健站的學長蓋竹屋穀倉。
然,Ziro對竹子已經不陌生,但是,兩位學長一到竹林,不是砍竹子,卻是先倒酒,到底是為什麼﹖﹗
好不容易,砍完竹子回到文健站,學長又跳出來說,蓋竹屋要先幫竹子分公、母,究竟竹子公母怎麼分,Ziro到底學會了沒﹖﹗
記得鎖定原視頻道的「老同學我就問」!
6/18 禮拜二晚上九點,最帥氣的小幫手 Ziro,準時出發!!!
小幫手 簽到:
▲Ziro /泰雅族
最帥氣的小幫手
督導簽到:
▲姜李月蘭/泰雅族
照服員簽到:
▲莊曉萍/泰雅族
▲姜文強/泰雅族
學長簽到:
▲陳文浪/泰雅族
學姊簽到:
▲黃惠蘭/泰雅族
台灣之光在這!帶著 排灣族刺青 技術前進 紐西蘭
一個從山來 祖鈞、一個從海來 家駿
裘卡爾Tjukadr教練&陳桂花、洪玉妹、張香娘、黃玉珠、林英妹、胡蘭妹
主題曲﹕愛在旋轉 作詞:孫家麟,作曲:筒美京平
原唱﹕于楓(1982年出版)
知道姐姐們為什麼穿著得這麼華麗嗎?跟我們今天的有很大的關係喔!告訴大家我今天的主題是姐姐妹妹喜宴趴!喜宴是部落的大事,而且可能要上台高歌一曲或是跳舞,要穿得漂亮一點!你們在喜宴的時候都會跳什麼舞蹈?喜歡唱什麼歌?經常會聽到什麼歌曲舞蹈呢?
裘卡爾Tjukadr教練&助教:易臻 (阿美族) 、灣灣 (排灣族)
主題曲﹕那位太太 作詞:秋水仙 作曲:秋水仙
原唱﹕巴大雄
一看就會跳的廣場舞。
其實跳廣場舞可以強身健體又能陶冶身心,還可以增進大家的情誼,是現在很流行的一種社交活動。電視前面的族人朋友們,趕快站起來活動筋骨跳跳舞,跟著我們一起來學部落廣場舞!
裘卡爾Tjukadr教練&陳桂花、洪玉妹、張香娘、黃玉珠、林英妹、胡蘭妹
主題曲﹕愛在旋轉 作詞:孫家麟,作曲:筒美京平
原唱﹕于楓(1982年出版)
知道姐姐們為什麼穿著得這麼華麗嗎?跟我們今天的有很大的關係喔!告訴大家我今天的主題是姐姐妹妹喜宴趴!喜宴是部落的大事,而且可能要上台高歌一曲或是跳舞,要穿得漂亮一點!你們在喜宴的時候都會跳什麼舞蹈?喜歡唱什麼歌?經常會聽到什麼歌曲舞蹈呢?
裘卡爾Tjukadr教練&助教:易臻 (阿美族) 、灣灣 (排灣族)
主題曲﹕那位太太 作詞:秋水仙 作曲:秋水仙
原唱﹕巴大雄
一看就會跳的廣場舞。
其實跳廣場舞可以強身健體又能陶冶身心,還可以增進大家的情誼,是現在很流行的一種社交活動。電視前面的族人朋友們,趕快站起來活動筋骨跳跳舞,跟著我們一起來學部落廣場舞!
2014 年,傳統領域位於高雄山區的拉阿魯哇族和卡那卡那富族,
正名成為台灣原住民族第15和第16族,至今已滿十週年。
我們深入桃源區荖濃溪流域的拉阿魯哇族部落,
踏查這裡的有形遺址,運用科技重現舊部落的家屋遺址,
還有採集相關的口傳歷史,
以及關於大洪水和小矮人的傳說。
裘卡爾Tjukadr教練&陳桂花、洪玉妹、張香娘、黃玉珠、林英妹、胡蘭妹
主題曲﹕愛在旋轉 作詞:孫家麟,作曲:筒美京平
原唱﹕于楓(1982年出版)
知道姐姐們為什麼穿著得這麼華麗嗎?跟我們今天的有很大的關係喔!告訴大家我今天的主題是姐姐妹妹喜宴趴!喜宴是部落的大事,而且可能要上台高歌一曲或是跳舞,要穿得漂亮一點!你們在喜宴的時候都會跳什麼舞蹈?喜歡唱什麼歌?經常會聽到什麼歌曲舞蹈呢?
裘卡爾Tjukadr教練&助教:易臻 (阿美族) 、灣灣 (排灣族)
主題曲﹕那位太太 作詞:秋水仙 作曲:秋水仙
原唱﹕巴大雄
一看就會跳的廣場舞。
其實跳廣場舞可以強身健體又能陶冶身心,還可以增進大家的情誼,是現在很流行的一種社交活動。電視前面的族人朋友們,趕快站起來活動筋骨跳跳舞,跟著我們一起來學部落廣場舞!
我們抵達 紐西蘭 了了了了
傳說中的 紐西蘭 拍刺紋身師 Moko 老師廬山真面目,正式揭曉!
台紐刺青 拍刺技藝 超級比一比!
台灣和紐西蘭有何不同?
家駿 和 祖鈞 又會創造什麼故事化作身上的圖騰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演唱人 紀芯艾(排灣族)
Kinacavacavan身體歌
qulu qavan (cungal galjaugavan)*3
頭兒 肩膀 (膝腳趾)*3
qulu qavan cungal galjaugavan
頭兒 肩膀 膝腳趾
maca ngudjus angalj
眼兒 鼻和口
單字:
Kinacavacavan身體歌
qavan是「肩膀」的意思,「qavan肩膀」
cungal是「膝蓋」的意思,「cungal 膝蓋」
ngudjus是「鼻子」的意思,「ngudjus 鼻子」
----------------------------------------------
演唱人 紀芯語(排灣族)
' ima su ngadan 請問你的名字
tima tima su ngadan, tima tima su ngadan
請問你的名字,請問你的名字
pasemalavi amen masalu a mapuljat
請你告訴在座的人,謝謝大家
masalu a mapuljat ti paules aku ngadan.
謝謝大家,我的名字叫 paules<自己的名字>
單字:
tima su ngadan 請問你的名字
ngadan是「名字」的意思,「ngadan 名字」
pasemalavi 是「告訴」的意思,「pasemalavi 告訴」
masalu 是「謝謝」的意思,「masalu 謝謝」
演唱人 紀芯艾(排灣族)
Kinacavacavan身體歌
qulu qavan (cungal galjaugavan)*3
頭兒 肩膀 (膝腳趾)*3
qulu qavan cungal galjaugavan
頭兒 肩膀 膝腳趾
maca ngudjus angalj
眼兒 鼻和口
單字:
Kinacavacavan身體歌
qavan是「肩膀」的意思,「qavan肩膀」
cungal是「膝蓋」的意思,「cungal 膝蓋」
ngudjus是「鼻子」的意思,「ngudjus 鼻子」
----------------------------------------------
演唱人 紀芯語(排灣族)
' ima su ngadan 請問你的名字
tima tima su ngadan, tima tima su ngadan
請問你的名字,請問你的名字
pasemalavi amen masalu a mapuljat
請你告訴在座的人,謝謝大家
masalu a mapuljat ti paules aku ngadan.
謝謝大家,我的名字叫 paules<自己的名字>
單字:
tima su ngadan 請問你的名字
ngadan是「名字」的意思,「ngadan 名字」
pasemalavi 是「告訴」的意思,「pasemalavi 告訴」
masalu 是「謝謝」的意思,「masalu 謝謝」
大葉田香、九層塔這些飯桌上的綠葉,
一進到「釀酒」世界,它們立馬變要角?
消失十數年的的時代零嘴-青箭口香糖,
如今它那爽甜滋味竟然在菜園裡就能回味?
頭髮禿了一輩子,甚麼吃的喝的洗的全都試了,
效果卻不如一束不起眼的小草?
每到夏天只想往冷氣房跑,
沒有喝冰飲就感覺要中暑,
然而,這裡卻有一鍋花花草草熬出來的水,
光聞它那沸騰的蒸氣就可以透心涼?
在花蓮有個電光部落,
部落裡有個私人菜園,
規模雖小,但裡頭珍寶可不少;
行醫二十多年的中醫師 @鄒瑋倫
都驚呼那裏簡直是『植物的迪士尼樂園』,
不僅釀酒材料一應俱全,
連中醫師遍尋不找的處方藥草都能在那裏找著;
自古以來,
人們的健康靠的就是舌尖上的處方籤,
自然萬物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與任務,
如果我們不夠了解,
那它就會從我們的日常中溜走,
幸運點,或許還能成為治病的良藥;
其實,花點心思留意身邊的植物,
你會發現,
從它們身上獲得的遠遠超過我們所付出的。
10月12日, 週六晚間九點,
Ila跟土地學做飯 season3『中醫師的部落巡禮』
一起跟著中醫師鄒瑋倫到電光部落去嚐百草,
用舌尖揭開花草的養生秘方,
找出屬於自己的健康處方籤吧!
Skadang、Huhus部落
Skadang、Huhus部落,為太魯閣族唯二仍未完全遭外來政權遷徙的部落,以下為各部落的遷徙史略。
Huhus部落:因盛產Huhus的植物命名。早期的Huhus部落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下部落即為現在Huhus部落的位置,上部落則為大禮派出所上方的高地(日據時代哈魯閣台駐在所的舊址),光復後上部落下山移居,即廢社無人居住。
據文獻記載,下部落的Huhus的祖先來自Pcingan,一位名叫Udaw Batu的人,直到第四、五代(距今約150年前)後代子孫逐漸遷徙至今崇德Dgarung一帶。
上部落的部分內太魯閣Bngung社(新白楊一帶)亦有一戶遷至上部落(約170年前)。
直到日據時期,部落族人經勸導遷徙下山,僅留一戶於此部落,當部落族人遷出時,住於砂卡礑上游之Snlingan又4戶遷來Huhus,此後為Snlingan部落家族為主要組成。
1947年,國民政府以「輔導」的名義要求Skadang、Sdagan、Huhus部落族人遷徙下山至今吉安鄉福興村、慶豐村,唯Huhus部落不從。
1979年國民政府再興遷徙計畫,Huhus、Skadang部落全數遷徙至今富世村民樂部落族語稱Tnbarah,即新住之地
Skadang:名稱意思是大臼齒,因出來此地之族人,於部落發現大臼齒,故得名。
據文獻記載Skadang部落建立於今約210年前左右,祖源來自南投仁愛鄉Truwan的Batu Umaw,起初翻越奇萊北峰遷到立霧溪中游即今天祥北方鍛鍊山一帶山區,後經家族內部商議住區與獵區時,將二子山以東地區劃為Batu的獵區,直至Batu返回Truwan時,其後代Iban Batu、Qahuy Batu率家族遷至Skadang,此二人為Skadang第一代始祖。
後有來自Bskuy部落的族人因聯姻關係遷至此地,因此Skadang主要是以上述二家族組成。隨著人口漸增需尋找耕地,最早遷出至Iyax Paru(石控仔)一帶,其子又遷至Gukul,1896年又有一部分族人遷至來,1900年又有一批族人遷至Knlibu。
1927-28年間,Sumiq遷至Skadang居住。國民政府時期開始以「輔導」名義,要求族人遷徙下山,住於本部落Skadang族人全數遷徙下山,唯有Sumiq部落族人不願遷徙下山。因此,仍留居Skadang部落族人主要為Sumiq之部落族人。
本片介紹太魯閣教會與Skadang教會分合,同禮回家的路(產業道路爭取發展),歌勒文傳工作室藤編工藝的發展等。
演唱人 紀芯艾(排灣族)
Kinacavacavan身體歌
qulu qavan (cungal galjaugavan)*3
頭兒 肩膀 (膝腳趾)*3
qulu qavan cungal galjaugavan
頭兒 肩膀 膝腳趾
maca ngudjus angalj
眼兒 鼻和口
單字:
Kinacavacavan身體歌
qavan是「肩膀」的意思,「qavan肩膀」
cungal是「膝蓋」的意思,「cungal 膝蓋」
ngudjus是「鼻子」的意思,「ngudjus 鼻子」
----------------------------------------------
演唱人 紀芯語(排灣族)
' ima su ngadan 請問你的名字
tima tima su ngadan, tima tima su ngadan
請問你的名字,請問你的名字
pasemalavi amen masalu a mapuljat
請你告訴在座的人,謝謝大家
masalu a mapuljat ti paules aku ngadan.
謝謝大家,我的名字叫 paules<自己的名字>
單字:
tima su ngadan 請問你的名字
ngadan是「名字」的意思,「ngadan 名字」
pasemalavi 是「告訴」的意思,「pasemalavi 告訴」
masalu 是「謝謝」的意思,「masalu 謝謝」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伝伝和旭旭住在台中東勢,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自在徜徉自家的大山。
伝伝和旭旭家的大山種滿了橘子,每當收成的時候,兩人會跟著爸爸一起,爸爸忙碌採橘,兩個孩子則是忙碌地拉著大紙箱或大樹葉,玩「溜滑山」的遊戲。伝伝和旭旭也喜歡自家大山的菜園,有吃不完的水果、採不完的菜、曬蘿蔔、醃鹹菜等好玩的事等著兩人。
山裡好玩的事情很多,讓時間慢了下來,悠閒緩慢的溫暖冬日裡,兩人發現了快和慢是如何在昆蟲和植物運作。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三歲的蓉蓉和阿MU喜歡一起在農場玩,採洛神花、玩水、拔豆子、弄麵團烤麵包,雖然有人總是不專心,可是,和好朋友一起玩總是特別好玩。
過完聖誕、迎接跨年前,做什麼可以幸福一整年?
那就是——收看KAKUDAN時光機8最後一集!!!
隨著 2024 最後收尾
今年時光機的最後旅程飛越時間與生物
真實走進 魔法公主 阿凡達 的世界
和大自然串起心有靈犀的「連結」
這是毛利人的魔力
更是幸福的魔法
本週五晚間收看首播,為你的2025年施展幸福魔法吧!
來!本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 西群卑南語
本週的百工百業的青年玩家們~
各自有本業外還身兼多職!
除了是民宿老闆外還身兼民族議會秘書處的組長
原先是歌手卻意外在副業找到一片天的專業清潔達人
活力滿滿的鄉公所公務員與專門準備各公家膳食的廚工大姐
最後還有父子間的爆笑互動
到底誰會闖到最後一刻呢?
來!本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 西群卑南語
本週的百工百業的青年玩家們~
各自有本業外還身兼多職!
除了是民宿老闆外還身兼民族議會秘書處的組長
原先是歌手卻意外在副業找到一片天的專業清潔達人
活力滿滿的鄉公所公務員與專門準備各公家膳食的廚工大姐
最後還有父子間的爆笑互動
到底誰會闖到最後一刻呢?
演唱人 紀芯艾(排灣族)
Kinacavacavan身體歌
qulu qavan (cungal galjaugavan)*3
頭兒 肩膀 (膝腳趾)*3
qulu qavan cungal galjaugavan
頭兒 肩膀 膝腳趾
maca ngudjus angalj
眼兒 鼻和口
單字:
Kinacavacavan身體歌
qavan是「肩膀」的意思,「qavan肩膀」
cungal是「膝蓋」的意思,「cungal 膝蓋」
ngudjus是「鼻子」的意思,「ngudjus 鼻子」
----------------------------------------------
演唱人 紀芯語(排灣族)
' ima su ngadan 請問你的名字
tima tima su ngadan, tima tima su ngadan
請問你的名字,請問你的名字
pasemalavi amen masalu a mapuljat
請你告訴在座的人,謝謝大家
masalu a mapuljat ti paules aku ngadan.
謝謝大家,我的名字叫 paules<自己的名字>
單字:
tima su ngadan 請問你的名字
ngadan是「名字」的意思,「ngadan 名字」
pasemalavi 是「告訴」的意思,「pasemalavi 告訴」
masalu 是「謝謝」的意思,「masalu 謝謝」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樹人大冒險1】
好動頑皮的哥哥尤命,常在山林中奔跑玩耍,但總愛跟前跟後的妹妹尤瑪,引來朋友嘲笑是跟屁蟲,讓他倍感困擾。按耐不住的尤命,對妹妹大發脾氣,把妹妹甩在後頭,自己跑去玩了。
然而到晚上,妹妹還沒有回家,擔心的尤命在樹林穿梭尋找,發現妹妹睡在村外巨石下頭。鬆了口氣的尤命,帶著看似正常的尤瑪回家,但隔天妹妹的身體卻開始產生劇烈變化......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驚慌失措的尤命只好回到山林找尋答案,為讓妹妹復原,兄妹兩人展開了奇妙的冒險旅程。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尤瑪想去市集欣賞漂亮的首飾,但是哥哥尤命顧慮她的安危,嚴格禁止她亂跑。被限制行動的妹妹非常生氣,甚至用力咬了哥哥一口,甩開哥哥跑進了森林裡的山洞。
尤瑪和尤命進入了樹人世界,而這次哥哥尤命卻被魔法命中,變成了「樹人」!憂心的妹妹只好擔起拯救哥哥的責任,踏上異世界的驚奇之旅!為了讓哥哥恢復原狀,他們必須從「鐵鋸魔」手中拯救「花精公主」;在這趟冒險的旅程,尤瑪也將深深了解哥哥對自己的愛。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尤命夢想當獵人,想用弓箭獵捕大型動物,卻經常和妹妹-尤瑪吵架。某次兄 妹遇見小樹人,一起救出受困山崖的黑熊,這時兇殘的獸夾怪來襲,在大家 被吃掉之前,尤命必須領悟:”獵人之道不在殺戮,在與大自然和平共 處”,才能打敗不怕弓箭的獸夾怪。
早期賽夏族人與外族接觸,從大清帝國開始,便以原先的賽夏族氏族譜系,族人取名時對應各氏族的漢姓,並依循氏族的分工發展族群祭典的文化。-而這也反映在傳說故事裡矮人教導賽夏族人舉辦祭祀活動、唱祭歌時將祭儀的不同分工交付給賽夏族不同姓氏家族的情節。例如在傳說故事中,因為朱姓將祭歌學習的最好也唱得最好,於是矮人將祭儀主導權交給朱姓家族,朱姓於是成為矮靈祭中的主祭身分...等等。
-
而外界對於賽夏族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與ta’ay(矮人)之間的複雜關係。傳說故事裡的矮人族是真實曾經存在於台灣的人群? 從傳說走向現實之後,我們得以著眼真實、梳理paSta’ay(矮靈祭)祭儀與賽夏族人之間的連結,看見新竹五峰大隘祭團與苗栗南庄鄉天湖祭團對於paSta’ay(矮靈祭)祭典的精神內涵,以及paSta’ay(矮靈祭)形成的原因,當然也包含了操作paSta’ay(矮靈祭)的每一個過程,又反映了賽夏族人與矮人曾經交往的什麼樣的過程,又或是ta’ay(矮靈)在賽夏族人的信仰文化中產生了哪些方方面面的影響 ?
-
從賽夏族的信仰與祭典當中,以祖靈與矮靈(ta’ay)信仰為主,而paSta’ay(矮靈祭)是賽夏族所有祭典中最為外界社會所知的,幾乎可以說與賽夏族人的文化認同、族群認同畫上等號。
-
paSta’ay(矮靈祭)對於賽夏族人為何如此重要?且在夜晚這充滿禁忌與戒慎的氛圍中進行祭祀。祖先故事在老人家的口耳相傳的傳說之中與ta’ay接觸時,祂們帶給賽夏族人陸稻的種子,並教授種稻的知識與技術,其中,賽夏族人與ta’ay(矮人)為何從和睦的鄰居到成為近乎決裂的彼此,又因祭典儀式繼續連結的複雜關係,賽夏族人是如何看待? 從宗教學家第三者個觀察,又如何解讀賽夏族人與矮靈(ta’ay)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
-
分享人
潘秋榮─前賽夏文物館館長/苗栗南庄大湳部落耆老
演講主題 : 《賽夏族的文化表徵 paSta’ay》
-
分享人
簡鴻模─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專任副教授
演講主題 : 《賽夏族paSta’ay(巴斯達隘)的宗教學觀察》
吱吱 郭芝吟 /阿公的魚
阿公的魚是吱吱郭芝吟首創的阿美族語歌曲,談到歌曲最大的收穫就是和家人一起完成族語創作,用寫歌的方式學習自己的文化,用最熱愛的音樂傳遞家人的陪伴。
娜塢悟吉納 /saviki山,美
阿里山鄉山美村長大的娜塢,寫歌創作有個習慣,習慣從自己的日記中找到靈感,一把吉他哼哼唱唱就是這樣簡單的輕快的方式,歌曲(saviki山,美)唱出了部落生活的日常,長輩跟孩子間的談笑。
AZ李孝祖 /火花Fitlik
唱出嘻哈態度是AZ李孝祖對音樂的認同,他站在旁人的視角寫出對族人的發聲,歌曲(火花Fitlik)中,看到族人需要被團結、被發聲。
來!本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 西群卑南語
本週的百工百業的青年玩家們~
各自有本業外還身兼多職!
除了是民宿老闆外還身兼民族議會秘書處的組長
原先是歌手卻意外在副業找到一片天的專業清潔達人
活力滿滿的鄉公所公務員與專門準備各公家膳食的廚工大姐
最後還有父子間的爆笑互動
到底誰會闖到最後一刻呢?
我們抵達 紐西蘭 了了了了
傳說中的 紐西蘭 拍刺紋身師 Moko 老師廬山真面目,正式揭曉!
台紐刺青 拍刺技藝 超級比一比!
台灣和紐西蘭有何不同?
家駿 和 祖鈞 又會創造什麼故事化作身上的圖騰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吱吱 郭芝吟 /阿公的魚
阿公的魚是吱吱郭芝吟首創的阿美族語歌曲,談到歌曲最大的收穫就是和家人一起完成族語創作,用寫歌的方式學習自己的文化,用最熱愛的音樂傳遞家人的陪伴。
娜塢悟吉納 /saviki山,美
阿里山鄉山美村長大的娜塢,寫歌創作有個習慣,習慣從自己的日記中找到靈感,一把吉他哼哼唱唱就是這樣簡單的輕快的方式,歌曲(saviki山,美)唱出了部落生活的日常,長輩跟孩子間的談笑。
AZ李孝祖 /火花Fitlik
唱出嘻哈態度是AZ李孝祖對音樂的認同,他站在旁人的視角寫出對族人的發聲,歌曲(火花Fitlik)中,看到族人需要被團結、被發聲。
吱吱 郭芝吟 /阿公的魚
阿公的魚是吱吱郭芝吟首創的阿美族語歌曲,談到歌曲最大的收穫就是和家人一起完成族語創作,用寫歌的方式學習自己的文化,用最熱愛的音樂傳遞家人的陪伴。
娜塢悟吉納 /saviki山,美
阿里山鄉山美村長大的娜塢,寫歌創作有個習慣,習慣從自己的日記中找到靈感,一把吉他哼哼唱唱就是這樣簡單的輕快的方式,歌曲(saviki山,美)唱出了部落生活的日常,長輩跟孩子間的談笑。
AZ李孝祖 /火花Fitlik
唱出嘻哈態度是AZ李孝祖對音樂的認同,他站在旁人的視角寫出對族人的發聲,歌曲(火花Fitlik)中,看到族人需要被團結、被發聲。
吱吱 郭芝吟 /阿公的魚
阿公的魚是吱吱郭芝吟首創的阿美族語歌曲,談到歌曲最大的收穫就是和家人一起完成族語創作,用寫歌的方式學習自己的文化,用最熱愛的音樂傳遞家人的陪伴。
娜塢悟吉納 /saviki山,美
阿里山鄉山美村長大的娜塢,寫歌創作有個習慣,習慣從自己的日記中找到靈感,一把吉他哼哼唱唱就是這樣簡單的輕快的方式,歌曲(saviki山,美)唱出了部落生活的日常,長輩跟孩子間的談笑。
AZ李孝祖 /火花Fitlik
唱出嘻哈態度是AZ李孝祖對音樂的認同,他站在旁人的視角寫出對族人的發聲,歌曲(火花Fitlik)中,看到族人需要被團結、被發聲。
吱吱 郭芝吟 /阿公的魚
阿公的魚是吱吱郭芝吟首創的阿美族語歌曲,談到歌曲最大的收穫就是和家人一起完成族語創作,用寫歌的方式學習自己的文化,用最熱愛的音樂傳遞家人的陪伴。
娜塢悟吉納 /saviki山,美
阿里山鄉山美村長大的娜塢,寫歌創作有個習慣,習慣從自己的日記中找到靈感,一把吉他哼哼唱唱就是這樣簡單的輕快的方式,歌曲(saviki山,美)唱出了部落生活的日常,長輩跟孩子間的談笑。
AZ李孝祖 /火花Fitlik
唱出嘻哈態度是AZ李孝祖對音樂的認同,他站在旁人的視角寫出對族人的發聲,歌曲(火花Fitlik)中,看到族人需要被團結、被發聲。
吱吱 郭芝吟 /阿公的魚
阿公的魚是吱吱郭芝吟首創的阿美族語歌曲,談到歌曲最大的收穫就是和家人一起完成族語創作,用寫歌的方式學習自己的文化,用最熱愛的音樂傳遞家人的陪伴。
娜塢悟吉納 /saviki山,美
阿里山鄉山美村長大的娜塢,寫歌創作有個習慣,習慣從自己的日記中找到靈感,一把吉他哼哼唱唱就是這樣簡單的輕快的方式,歌曲(saviki山,美)唱出了部落生活的日常,長輩跟孩子間的談笑。
AZ李孝祖 /火花Fitlik
唱出嘻哈態度是AZ李孝祖對音樂的認同,他站在旁人的視角寫出對族人的發聲,歌曲(火花Fitlik)中,看到族人需要被團結、被發聲。
吱吱 郭芝吟 /阿公的魚
阿公的魚是吱吱郭芝吟首創的阿美族語歌曲,談到歌曲最大的收穫就是和家人一起完成族語創作,用寫歌的方式學習自己的文化,用最熱愛的音樂傳遞家人的陪伴。
娜塢悟吉納 /saviki山,美
阿里山鄉山美村長大的娜塢,寫歌創作有個習慣,習慣從自己的日記中找到靈感,一把吉他哼哼唱唱就是這樣簡單的輕快的方式,歌曲(saviki山,美)唱出了部落生活的日常,長輩跟孩子間的談笑。
AZ李孝祖 /火花Fitlik
唱出嘻哈態度是AZ李孝祖對音樂的認同,他站在旁人的視角寫出對族人的發聲,歌曲(火花Fitlik)中,看到族人需要被團結、被發聲。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樹人大冒險1】
好動頑皮的哥哥尤命,常在山林中奔跑玩耍,但總愛跟前跟後的妹妹尤瑪,引來朋友嘲笑是跟屁蟲,讓他倍感困擾。按耐不住的尤命,對妹妹大發脾氣,把妹妹甩在後頭,自己跑去玩了。
然而到晚上,妹妹還沒有回家,擔心的尤命在樹林穿梭尋找,發現妹妹睡在村外巨石下頭。鬆了口氣的尤命,帶著看似正常的尤瑪回家,但隔天妹妹的身體卻開始產生劇烈變化......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驚慌失措的尤命只好回到山林找尋答案,為讓妹妹復原,兄妹兩人展開了奇妙的冒險旅程。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尤瑪想去市集欣賞漂亮的首飾,但是哥哥尤命顧慮她的安危,嚴格禁止她亂跑。被限制行動的妹妹非常生氣,甚至用力咬了哥哥一口,甩開哥哥跑進了森林裡的山洞。
尤瑪和尤命進入了樹人世界,而這次哥哥尤命卻被魔法命中,變成了「樹人」!憂心的妹妹只好擔起拯救哥哥的責任,踏上異世界的驚奇之旅!為了讓哥哥恢復原狀,他們必須從「鐵鋸魔」手中拯救「花精公主」;在這趟冒險的旅程,尤瑪也將深深了解哥哥對自己的愛。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尤命夢想當獵人,想用弓箭獵捕大型動物,卻經常和妹妹-尤瑪吵架。某次兄 妹遇見小樹人,一起救出受困山崖的黑熊,這時兇殘的獸夾怪來襲,在大家 被吃掉之前,尤命必須領悟:”獵人之道不在殺戮,在與大自然和平共 處”,才能打敗不怕弓箭的獸夾怪。
五、六年生對藤條應該不陌生,
那是『刻骨銘心』的兒時記憶,
每當大人一拿出藤條,
還沒打,眼淚就先落下~
因為,被藤條抽過的都知道,
那邊打在皮膚上,
不只會痛,還會短暫留下令人羞怯的條痕,
那讓人聞風喪膽的藤條,
就取之於黃藤,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
黃藤除了打人,其實也可以吃,
而且,還很不錯吃!
它好吃到讓部落族人寧可冒著被刺傷的危險,
儘管要花半天時間、一身力氣用盡,才採得到一條,
大家也甘之如飴。
說甘之如飴似乎也不太貼切,
明明那黃藤的心吃起來是苦的,
然而部落族人對它卻愛不釋口,
這黃藤難道有什麼天大的功效?
不只黃藤了得,
部落族人也愛月桃,
尤其在新竹尖石那有個那羅部落,
她對月桃甚至到了癡迷的境界,
那裏有滿山滿谷的月桃樹,
還有月桃步道可供打卡拍照;
除了看的,
當然也少不了吃的
從月桃葉、月桃花、月桃莖到月桃果,
All you can eat!!
吃完,還能在齒頰中,
留下一抹月桃香...
邊看邊吃還不夠,
那羅五還有更厲害的法寶,
就是讓月桃把人給變美麗!
從月桃花裏頭萃取出精華液,
100公斤的月桃花,
濃縮出僅100ml的月桃純露,
要為怕黑的人打敗身體上的黑色素。
如果說,月桃是部落族人的野菜天后,
那麼,黃藤就是天王級的部落食材;
食物要吃在當旬,品在當地,
萬物要善用在地,創造永續
演唱人 紀芯艾(排灣族)
Kinacavacavan身體歌
qulu qavan (cungal galjaugavan)*3
頭兒 肩膀 (膝腳趾)*3
qulu qavan cungal galjaugavan
頭兒 肩膀 膝腳趾
maca ngudjus angalj
眼兒 鼻和口
單字:
Kinacavacavan身體歌
qavan是「肩膀」的意思,「qavan肩膀」
cungal是「膝蓋」的意思,「cungal 膝蓋」
ngudjus是「鼻子」的意思,「ngudjus 鼻子」
----------------------------------------------
演唱人 紀芯語(排灣族)
' ima su ngadan 請問你的名字
tima tima su ngadan, tima tima su ngadan
請問你的名字,請問你的名字
pasemalavi amen masalu a mapuljat
請你告訴在座的人,謝謝大家
masalu a mapuljat ti paules aku ngadan.
謝謝大家,我的名字叫 paules<自己的名字>
單字:
tima su ngadan 請問你的名字
ngadan是「名字」的意思,「ngadan 名字」
pasemalavi 是「告訴」的意思,「pasemalavi 告訴」
masalu 是「謝謝」的意思,「masalu 謝謝」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伝伝和旭旭住在台中東勢,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自在徜徉自家的大山。
伝伝和旭旭家的大山種滿了橘子,每當收成的時候,兩人會跟著爸爸一起,爸爸忙碌採橘,兩個孩子則是忙碌地拉著大紙箱或大樹葉,玩「溜滑山」的遊戲。伝伝和旭旭也喜歡自家大山的菜園,有吃不完的水果、採不完的菜、曬蘿蔔、醃鹹菜等好玩的事等著兩人。
山裡好玩的事情很多,讓時間慢了下來,悠閒緩慢的溫暖冬日裡,兩人發現了快和慢是如何在昆蟲和植物運作。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三歲的蓉蓉和阿MU喜歡一起在農場玩,採洛神花、玩水、拔豆子、弄麵團烤麵包,雖然有人總是不專心,可是,和好朋友一起玩總是特別好玩。
過完聖誕、迎接跨年前,做什麼可以幸福一整年?
那就是——收看KAKUDAN時光機8最後一集!!!
隨著 2024 最後收尾
今年時光機的最後旅程飛越時間與生物
真實走進 魔法公主 阿凡達 的世界
和大自然串起心有靈犀的「連結」
這是毛利人的魔力
更是幸福的魔法
本週五晚間收看首播,為你的2025年施展幸福魔法吧!
主題人物介紹:桃子A1J。
媽媽是越南人、爸爸是台灣人,從小就隨著在越南經商的父母在越南成長,並在當地的越南小學上課,直至11歲時到臺灣開始學習中文。 自 2019 年起,她持續以豐沛的創作能量在街聲發布饒唱作品,嘗試用越南文除了〈尋人〉,與韓森、POPO J 合作的〈旋轉木馬〉、自身創作〈còn đâu những〉,讓很多人對她的越語音樂十分驚艷。
遠近馳名的 日月潭 是許多國內外遊客喜愛的觀光勝地,其中現已不開放登島的 Lalu島,是神秘又神聖的邵族聖地。在過去,日月潭中的 Lalu 島並非我們今日看見的一個小島,而是一座小山,四周圍繞著耕地以及為水沙連社(區域)邵族系統的居住地。
-
現今的邵族聚落僅分布在南投魚池鄉日月潭東岸的 伊達邵部落 與日月潭南方水里鄉頂崁村的 大平林聚落,然而,在清康熙28年(1689年)蔣毓英纂修的《台灣府志》中有紀錄「沙連三十八社」之多,另外,在清乾隆中葉的《臺灣番界圖》中,也有「水沙連二十四社」的紀載,至道光年間的文獻裡則變成「水沙連六社」。這三百年當中,南投日月潭與埔里地區的邵族究竟經歷了什麼樣的衝擊與改變?又「水沙連」指的是區域 ? 還是社(聚落) ?
-
921大地震(1999年)之後,劉益昌、簡史朗與郭素秋組成的調查團隊針對日月潭地區做了考古調查,驚訝的發現遠至2千年前的石板棺、石梯,等人類遺跡,更在Lalu(拉魯)島同時出土 花蓮豐田玉、玻璃器(琉璃)、鐵器 等等上千年的古物。可見,我們所認知的邵族人生活的日月潭、埔里等區域的人類生活的歷史悠久古遠。
-
回到今日,邵族人總人口僅不足1千人,居住在目前僅存的兩個聚落中的,更僅剩不足300人,這在全球範圍內都屬於非常袖珍的族群。邵族人的生活領域與文化,在歷經外來族群的衝擊、日月潭水庫的建設、日月潭地區觀光化等等的影響與侵蝕下,可以說族群的維續面臨了重重的挑戰。幸而當前的邵族人感於危機,極力運作與守護下,尚能維持族群的文化及語言的發展。只是,這不僅是邵族人的事,更是這整個大社會大環境的事。當我們屢屢享受在日月潭美麗的風景環境時,如果能細心關注邵族人與邵族文化的現況,我們都能成為守護邵族、守護台灣與世界多元文化的價值。
-
分享人
簡史朗/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演講主題 : 《文史中的邵族》
-
分享人
郭素秋/邵族祭司、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演講主題 : 《考古學家看見的日月潭邵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