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建構布農族知識體系,跟民族教育文化內涵,東華大學原民課程發展協作中心,特別在台東海端鄉的霧鹿部落,舉辦為期一週的「Liskataisah tu Bunun─Pistahu 民族教育教師"增能研習,除了安排布農族巫師胡金娘,為活動進行巫師祭儀式。,更邀請巫師文化研究專家學者、跟在地族人,一起分享巫師文化的知識跟親身歷程。
參與者用右手持著茅草葉端,跟隨著領唱Pistahu(巫師祭)的巫師,依序唱出歷代巫師的名字,象徵祖靈對後代的訓誡,東華大學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作中心,在台東海端鄉霧鹿部落舉辦「Liskataisah tu Bunun─Pistahu 110年度民族教育教師文化暨助理增能研習活動」,希望透過7天課程,重現布農族豐富的族群文化內涵。
(專任助理 胡克緯 布農族:
Mindangaz masnanava tu bunun 胡克緯 Bunun
我們這次舉辦7天的巫師祭
Pistahu的延續活動,主要內容包括專家學者講座,還有地方上在做民族教育,推動巫師文化傳承的分享,也包含儀式本身,可以對外開放的部分,希望可以讓更多人認識理解,布農族巫師文化,在當代推動的過程跟意涵,對布農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的建構,都可以有更全面的理解跟認識)
族人表示,每年布農族舉辦射耳祭前,必須先舉行Pistahu巫師祭,但受外來宗教影響及族語流失,巫師文化跟內涵逐漸被忽略,布農族傳統禱詞、經文也在消失當中。
(傳統巫師 胡金娘 布農族:
Is'aminminan tu bunun cina-Mua (胡金娘) Bunun
祈福感謝祖靈感謝天,一年裡面,看到小米成長很豐盛的時候,也要表示祈福,這也是一年當中,在射耳祭之前一定要辦。)
(中研院民族所長 胡台麗:
Lavias mumu 胡台麗
我也看到很多年輕一代,他們語言的隔閡障礙,他們很辛苦地想要學習,有一些族群他們的經語,是有一些固定化的,而且現在他們是可以,用羅馬拼音給它拼出來,然後下功夫就是去背去念,並不是完全不能去克服的現象。)
Pistahu巫師祭研習活動,4月19日開始進行7天講座課程,除了安排胡金娘巫師進行巫師祭儀式,更邀請巫師文化研究專家學者,跟在地族人共同分享巫師文化知識與親身歷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