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0
記者
Ciwas Yamai (蔣淮薇) / uliu (郭亞文) 台北市

水力發電開發案重返檯面 2部落走上法律途徑

原本美麗的自然河谷,如今被挖出一條便道,這裡是花蓮卓溪鄉太平部落後方山坡地,因著一場水力發電開發計畫,逐漸改變原有樣貌。

(太平部落會議主席 Lumav Tanapima (金漢文) 布農族:
那它(水保局)也對我們示警,如果我們再不好好保護,我們的山林河川,有效限制山林開發,那很有可能會造成,更大的土石流跟山洪的爆發)

正因這起開發案,影響範圍廣大,業者預計從豐坪溪上游河床處,興建攔河堰,再經過總長約3千公尺的導水隧道,引水到太平橋上游2公里處,進行水力發電;然而族人擔憂,一旦攔河堰興建,恐將斬斷部落灌溉水源,甚至另一處修建水電站的預定地,也位在鄰近賽德克族山里部落的傳統領域,同樣因為業者動工後,讓部落獵場從此變調。

(山里部落會議主席 Lawkin (劉天財) 賽德克族:
它停工將近快十年當中,在108年它又慢慢復工,不對啊 所以部落都跟我講說,年輕人都講說 主席(近期)山上的動物都不見了)

不過這起開發案,其實已是超過20年的陳年舊案,早在1997年申請環評,遲至2004年才開始動工,後因諸多因素停擺多年,直到近年國家力推再生能源政策,才吸引另一家企業接手,捲土重來。但開發案前後停工橫跨15年,主管機關經濟部能源局卻能一再展延施工許可,引發兩部落不滿。

(法扶原民中心專職律師 羅惠馨:
這個施工許可的(第16次)延展,其實都必須經過跟經濟部重新申請,所以它本質上是一個新的權利,而不是從91年最開始的許可,就可以一直持續用到今天,這是一個新的許可,就應該要適用申請的時新的法律)

也因為先前業者主張,本案"法不溯及既往",等同無須補做部落諮商同意程序,才讓兩部落決定,走上法律途徑,向法院聲請停止執行經濟部的施工許可,20號開庭重點,讓審理法官釐清,開發案動工後,對部落土地與自然資源造成哪些實質影響?而這些都將成為未來法官審酌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