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另一個結合,時裝設計師許艷玲,先前是舉辦了一場時裝展,而且是刻意的把噶瑪蘭族的香蕉絲編織工藝、結合時裝,除了讓大眾、更關心我們的傳統文化跟工藝之外,也透過不同的視度,鼓勵原住民族的年輕人,去認識自己文化的珍貴與價值。
在噶瑪蘭族人的傳統歌謠配樂下,用香蕉絲製成的布料穿在模特兒身上,巧妙呈現時裝跟傳統結合的新意。設計師許艷玲,在9號舉辦2022秋冬系列發表秀"Lala Ban與祖靈的對話",把台灣噶瑪蘭族傳統香蕉絲織布工藝運用在設計當中。
(花蓮豐濱新社部落青年 tatun(龎志豪) 噶瑪蘭族:
我相信大家其實對於,傳統文化讓更多人知道,其實都會是大家期許的,透過這個展演,讓更多不知道噶瑪蘭族的人,認識噶瑪蘭,就初步認識噶瑪蘭,然後如果 就真的有興趣的話,可以再更認識我們噶瑪蘭族這樣子)
設計師許艷玲表示,自己是宜蘭大同鄉的居民,對泰雅族文化較熟悉,而在因緣際會下,走訪花蓮新社香蕉絲工坊後,便愛上香蕉絲織布傳統工藝,進而認識了噶瑪蘭族,更串聯許多藝術家,展開為期三天兩夜的田調。
(服裝設計師 許艷玲:
田調之後大家就有一個共識說,這些東西快要不見了,因為那些傳統的手工藝師傅,年紀都大了,然後國寶阿嬤也八十幾歲了,我們如何用不同的方式,來吸引一般的人去關注它,去喜歡它)
想讓更多人看見這項即將消逝的傳統工藝,同時突破香蕉絲創意上的展現,但考量到市場跟成本問題,許艷玲選擇用畫龍點睛的方式,讓香蕉絲作為點綴,加在服飾上,提升服飾的質感,對新社部落年輕人來說,是另一種認識自己文化的方式。
(花蓮豐濱新社部落青年 emut‧lisin 噶瑪蘭族:
就是可以用一個比較新的一個文化,去讓年輕人去看,我們自己族群的一個文化,也是透過不同的角度,去認識自己文化的一個珍貴性)
把當代服飾結合傳統工藝,保存並推展噶瑪蘭族人香蕉絲的傳統工藝,許艷玲期盼,在這次時裝展演,能讓更多人持續關注噶瑪蘭族人的傳統工藝,讓傳統文化,不孤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