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部探討情慾的原住民愛情小說】
如果用愛情小說來比喻愛情觀,那麼,在愛情裡的你,會是哪一個角色呢?
小說家巴代的著名之作《白鹿之愛》,用五個女人、三個男人彼此之間糾纏的感情線來投射愛情的本質,無論在哪個年代,哪個國家的男女,一旦陷入愛情漩渦,都可能會產生的症狀,愛慕、迷戀、相思、期待、慾望、承諾、抉擇、失望、絕望…等;巴代老師的這本愛情文學,主要是描述荷蘭時期卑南族母系社會中五位女子,她們肩負著學習巫術以護衛部落族人的使命,必須與部落勇士成親來讓部族延續;,種種社會組織賦予的規範,都牽絆著她們的情感發展;書中有男主角馬力範壓抑隱忍的愛情,女主角路格露生死契闊的真愛;還有深情又睿智的伊媚、隨心所欲勇敢愛的端娜、把愛情當生意經營的阿洛以及苦苦等候能夠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慕雅…
西卡兒:「~我敢於表達我的情感,敢於爭取我喜歡的女人,這一點,我沒什麼好退縮的。」摘自 巴代作品《白鹿之愛》
馬力範:「但感情的事,永遠沒有一個定則,適合你的,卻不一定會發生在我身上;我經歷過的,你卻不一定有機會感受得到。但圈子不管怎麼繞,看起來是傻瓜的事,永遠都有人重複再重複,甜蜜也罷,痛苦也罷,像那苦苓樹的開花落葉,總是循環與交雜;清醒也好,糊塗也好,能釐清的又能有幾個?」摘自 巴代作品《白鹿之愛》
伊媚:「人的感情要是都能像慕雅那樣,淡淡卻無風無浪的甜蜜該有多好?真要像阿洛精算著愛情與婚姻,不論最後的對象結果是誰那多好啊!」(巴代,摘自 巴代作品《白鹿之愛》
端娜:「我之前喜歡他,我要他,但現在我不在喜歡他,就這個樣子。還不明白?喜歡與不再喜歡是兩件事。」摘自 巴代作品《白鹿之愛》
端娜:「是,部落的確需要英雄、大人物,也需要這些漢子拋妻棄子不顧家庭。但是,伊媚啊!這樣的男人適合妳,那是妳願意犧牲自己也要一路陪伴的男人;可我不願意啊!我只是一個小女子,平凡不過的女人,只敢期盼終生都能沉浸在愛情的甜蜜中,一輩子有個男人陪著。」摘自 巴代作品《白鹿之愛》
路格露:「一樣的,那是一樣的。妳我兩人選擇男人從來都只有一個條件──他必須是部落可以倚靠的人,所以我們才會這麼辛苦地面對愛情。妳接受西卡兒,是因為妳注意到他肩挑部落的可能;而我願意糾受那個名叫包恩的外人,是因為他在處理事情上我看到了馬力範的影子。」摘自 巴代作品《白鹿之愛》
巴代老師雖然是男作家,可從小說中,他細膩的鋪陳與形容可看出,他,很懂女人;他透過卑南族「從妻居」的習俗和外來人的侵略鋪陳每一段感情的曲折,揭開男人和女人之間,那一陣煙霧似的愛情,也透過主角們的矛盾與抉擇來表述他對感情的感受。愛情,從來就不只有一份雋永,更有一份彼此能否忠於自我的選擇。
一本海納三百多頁、一萬多字的小說,囊括了愛情、戰爭、巫術等議題,每個環節詳實又緊扣,可說是兼具時代浪潮及日常溫情的好作品。
你知道分享的味道是什麼味道嗎?想知道生活的顏色是什麼顏色嗎?
你還想知道徒手編織是怎麼做的嗎?敬請鎖定這一集的vuvu您很會
你會知道最有趣的生活故事,12/28 (三)上午 10:30跟著我Sakiun一起
認識這群很會生活的vuvu們!
你知道分享的味道是什麼味道嗎?想知道生活的顏色是什麼顏色嗎?
你還想知道徒手編織是怎麼做的嗎?敬請鎖定這一集的vuvu您很會
你會知道最有趣的生活故事,12/28 (三)上午 10:30跟著我Sakiun一起
認識這群很會生活的vuvu們!
你知道分享的味道是什麼味道嗎?想知道生活的顏色是什麼顏色嗎?
你還想知道徒手編織是怎麼做的嗎?敬請鎖定這一集的vuvu您很會
你會知道最有趣的生活故事,12/28 (三)上午 10:30跟著我Sakiun一起
認識這群很會生活的vuvu們!
【太陽不見了:日食的原理】
傳說中,泰雅勇士射下第二顆太陽,人們從此不再為炎熱的天氣所苦。吉娃斯等人在學校玩著,意外發現天上高掛的太陽少了一角,為了效法勇士精神,大夥兒整裝出發,尋找太陽的碎片。這時,乃奈居然把剩下的太陽也吃掉了!
【誰的眼淚在發光:螢火蟲發光原理】
因為斗腊不准吉娃斯遠行到山海部落,她又悲又氣的跑到山林裡,意外睡著了。夜晚,巴彥帶著慕妮跟飛卉到山裡看螢火蟲,慕妮說起了有關螢火蟲的傳說,沮喪的吉娃斯意外聽到而受到鼓勵。
本集來賓是yuming 賴銘偉
這是他第一次上原民台的節目
從16歲開始唱歌直至現在
已唱了22年的他
在節目裡除了和阿拉斯
大聊特聊過往的駐唱和比賽經驗之外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yuming也分享了他在部落的生活經驗唷
這次他特地選部落傳唱度極高的歌曲來改編
這首可是只要音樂一下大家都會跟著唱
是什麼歌曲呢千萬記得要收看節目唷
【台灣首部探討情慾的原住民愛情小說】
如果用愛情小說來比喻愛情觀,那麼,在愛情裡的你,會是哪一個角色呢?
小說家巴代的著名之作《白鹿之愛》,用五個女人、三個男人彼此之間糾纏的感情線來投射愛情的本質,無論在哪個年代,哪個國家的男女,一旦陷入愛情漩渦,都可能會產生的症狀,愛慕、迷戀、相思、期待、慾望、承諾、抉擇、失望、絕望…等;巴代老師的這本愛情文學,主要是描述荷蘭時期卑南族母系社會中五位女子,她們肩負著學習巫術以護衛部落族人的使命,必須與部落勇士成親來讓部族延續;,種種社會組織賦予的規範,都牽絆著她們的情感發展;書中有男主角馬力範壓抑隱忍的愛情,女主角路格露生死契闊的真愛;還有深情又睿智的伊媚、隨心所欲勇敢愛的端娜、把愛情當生意經營的阿洛以及苦苦等候能夠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慕雅…
西卡兒:「~我敢於表達我的情感,敢於爭取我喜歡的女人,這一點,我沒什麼好退縮的。」摘自 巴代作品《白鹿之愛》
馬力範:「但感情的事,永遠沒有一個定則,適合你的,卻不一定會發生在我身上;我經歷過的,你卻不一定有機會感受得到。但圈子不管怎麼繞,看起來是傻瓜的事,永遠都有人重複再重複,甜蜜也罷,痛苦也罷,像那苦苓樹的開花落葉,總是循環與交雜;清醒也好,糊塗也好,能釐清的又能有幾個?」摘自 巴代作品《白鹿之愛》
伊媚:「人的感情要是都能像慕雅那樣,淡淡卻無風無浪的甜蜜該有多好?真要像阿洛精算著愛情與婚姻,不論最後的對象結果是誰那多好啊!」(巴代,摘自 巴代作品《白鹿之愛》
端娜:「我之前喜歡他,我要他,但現在我不在喜歡他,就這個樣子。還不明白?喜歡與不再喜歡是兩件事。」摘自 巴代作品《白鹿之愛》
端娜:「是,部落的確需要英雄、大人物,也需要這些漢子拋妻棄子不顧家庭。但是,伊媚啊!這樣的男人適合妳,那是妳願意犧牲自己也要一路陪伴的男人;可我不願意啊!我只是一個小女子,平凡不過的女人,只敢期盼終生都能沉浸在愛情的甜蜜中,一輩子有個男人陪著。」摘自 巴代作品《白鹿之愛》
路格露:「一樣的,那是一樣的。妳我兩人選擇男人從來都只有一個條件──他必須是部落可以倚靠的人,所以我們才會這麼辛苦地面對愛情。妳接受西卡兒,是因為妳注意到他肩挑部落的可能;而我願意糾受那個名叫包恩的外人,是因為他在處理事情上我看到了馬力範的影子。」摘自 巴代作品《白鹿之愛》
巴代老師雖然是男作家,可從小說中,他細膩的鋪陳與形容可看出,他,很懂女人;他透過卑南族「從妻居」的習俗和外來人的侵略鋪陳每一段感情的曲折,揭開男人和女人之間,那一陣煙霧似的愛情,也透過主角們的矛盾與抉擇來表述他對感情的感受。愛情,從來就不只有一份雋永,更有一份彼此能否忠於自我的選擇。
一本海納三百多頁、一萬多字的小說,囊括了愛情、戰爭、巫術等議題,每個環節詳實又緊扣,可說是兼具時代浪潮及日常溫情的好作品。
🌍用鼻子吹笛子?!?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原住民共同流傳的古老樂器-鼻笛!!臺灣排灣族雙管鼻笛極罕見為全球獨有!!
🌍同樣都是竹子做的口簧琴,臺灣用繩子拉奏,菲律賓用手指撥奏!
🌍用鼻子吹奏笛子的原因?南島民族認為嘴巴會說謊,而鼻子的氣息才能代表生命的真誠與純淨!?
#ZALAN見識南島第五季 第6集 《#南島聲音的密碼2》
------------------------------------------------------------
🌍節目資訊:
1⃣主持人:#劉益昌
2⃣播出時間:#11月18日(週五)
原視16頻道、原文會官網=> #每週五晚間9點
「原視節目+」Youtube頻道、粉絲專頁連結=> #每週五晚間10點
------------------------------------------------------------
聲音是生物用來表達自我情感的工具之一,動物利用聲音將求偶、捍衛領域、彰顯個人魅力等行為化作空氣中的音符,利用聲音建構出自己。自古以來聲音也是跟隨著人類不斷地存在,有人的地方就有聲音,而人類為了增加聲音聽起來的多樣性,利用了自然界中的各種素材創作出樂器,使聲音逐漸不再單調,多了不同的變化,也使人類的聲音變得多變且有趣。本周Zalan見識南島的節目中,我們將去認識南島民族音樂中的樂器,從樂器這把鑰匙,解鎖南島聲音的密碼。
🌍演講人: #錢善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 專任教授
🌍演講主題: #臺灣與其他南島語族樂器文化
本周第一位演講者邀請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的錢善華教授。錢善華本身除了對於西洋音樂的研究有深厚的研究外,對於南島民族的音樂也有相當深邃的了解,本周讓我們藉著錢善華的演說,一起認識南島民族的音樂領域。
關於竹製樂器,距離與我們不遠的菲律賓呂宋島上有一種稱做Balinbing,是一種多人演奏的樂器,Balinbing本身能發出兩個聲音,所以一個人演奏時就較為無意義,可達到一定的人數(通常是六人),根據不同的節奏便形成了一曲美妙的音樂,正如同邵族優美的杵音,利用不同的節奏與聲音,建構出一曲動人的音樂。另一種樂器稱作tongatong,也是一種竹製樂器,相同於Balinbing,tongatong也是一種六個一組的合作樂器,利用合作的方式演奏出動人的樂譜。
在本周第一段的節目中,讓我們跟隨著錢善華的演繹,一同開啟南島民族樂器的大門。
🌍演講人: #丹耐夫正若/排灣族鼻笛演奏家
🌍演講主題: #與生命氣息連結的排灣口鼻笛
本周第二位演講者邀請到前公共電視台製作人丹耐夫・正若老師。丹耐夫・正若自從退下製作人的身分後,致力於排灣族以及臺灣原住民族的音樂製作和音樂推廣的工作上,對於臺灣原住民族音樂推廣與製作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本周讓我們藉著丹耐夫・正若的演說,一起認識排灣族的鼻笛文化。
臺灣原住民族中,鼻笛並非僅是排灣族獨有,過去再伊能嘉矩的研究中可以發現,臺灣原住民族中的魯凱、阿美以及鄒都有鼻笛的紀錄。但隨著後續學者的紀錄與研究,臺灣原住民族中僅剩下排灣族與魯凱族留下使用鼻笛的紀錄,且直至近代,排灣族人會吹鼻笛的演奏者已經相當稀少。排灣族的鼻笛與其文化中的重要角色百步蛇有相當密切的聯繫,族人相信百步蛇在準備蛻變成雄鷹的過程中,會在人看不到的地方發出鼻笛的聲音,最後,百步蛇死後成為了翱翔在天空的熊鷹。
在本周第二段的節目中,讓我們跟隨著丹耐夫・正若的演繹,一同開啟盤灣族鼻笛的世界。
人類在生理結構上,聲帶能夠創作出的聲音有限,祖先們聆聽到自然的聲音後,藉由自身的巧手,使竹、木、銅等物質轉換成可以發出自然界聲音的樂器。而創作出樂器後,人這種本就浪漫的生物又賦予了樂器故事,讓樂器不僅只是樂器,更是乘載文化的道具。當代的原住民族,在聆聽組先製作的動人樂譜並傳唱外,更應當去認識在音樂中扮演增色的樂器本身,南島民族的樂器絕對不僅僅是樂器,更是傳統文化、倫理道德乃是神話起源的載具。
【台灣首部探討情慾的原住民愛情小說】
如果用愛情小說來比喻愛情觀,那麼,在愛情裡的你,會是哪一個角色呢?
小說家巴代的著名之作《白鹿之愛》,用五個女人、三個男人彼此之間糾纏的感情線來投射愛情的本質,無論在哪個年代,哪個國家的男女,一旦陷入愛情漩渦,都可能會產生的症狀,愛慕、迷戀、相思、期待、慾望、承諾、抉擇、失望、絕望…等;巴代老師的這本愛情文學,主要是描述荷蘭時期卑南族母系社會中五位女子,她們肩負著學習巫術以護衛部落族人的使命,必須與部落勇士成親來讓部族延續;,種種社會組織賦予的規範,都牽絆著她們的情感發展;書中有男主角馬力範壓抑隱忍的愛情,女主角路格露生死契闊的真愛;還有深情又睿智的伊媚、隨心所欲勇敢愛的端娜、把愛情當生意經營的阿洛以及苦苦等候能夠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慕雅…
西卡兒:「~我敢於表達我的情感,敢於爭取我喜歡的女人,這一點,我沒什麼好退縮的。」摘自 巴代作品《白鹿之愛》
馬力範:「但感情的事,永遠沒有一個定則,適合你的,卻不一定會發生在我身上;我經歷過的,你卻不一定有機會感受得到。但圈子不管怎麼繞,看起來是傻瓜的事,永遠都有人重複再重複,甜蜜也罷,痛苦也罷,像那苦苓樹的開花落葉,總是循環與交雜;清醒也好,糊塗也好,能釐清的又能有幾個?」摘自 巴代作品《白鹿之愛》
伊媚:「人的感情要是都能像慕雅那樣,淡淡卻無風無浪的甜蜜該有多好?真要像阿洛精算著愛情與婚姻,不論最後的對象結果是誰那多好啊!」(巴代,摘自 巴代作品《白鹿之愛》
端娜:「我之前喜歡他,我要他,但現在我不在喜歡他,就這個樣子。還不明白?喜歡與不再喜歡是兩件事。」摘自 巴代作品《白鹿之愛》
端娜:「是,部落的確需要英雄、大人物,也需要這些漢子拋妻棄子不顧家庭。但是,伊媚啊!這樣的男人適合妳,那是妳願意犧牲自己也要一路陪伴的男人;可我不願意啊!我只是一個小女子,平凡不過的女人,只敢期盼終生都能沉浸在愛情的甜蜜中,一輩子有個男人陪著。」摘自 巴代作品《白鹿之愛》
路格露:「一樣的,那是一樣的。妳我兩人選擇男人從來都只有一個條件──他必須是部落可以倚靠的人,所以我們才會這麼辛苦地面對愛情。妳接受西卡兒,是因為妳注意到他肩挑部落的可能;而我願意糾受那個名叫包恩的外人,是因為他在處理事情上我看到了馬力範的影子。」摘自 巴代作品《白鹿之愛》
巴代老師雖然是男作家,可從小說中,他細膩的鋪陳與形容可看出,他,很懂女人;他透過卑南族「從妻居」的習俗和外來人的侵略鋪陳每一段感情的曲折,揭開男人和女人之間,那一陣煙霧似的愛情,也透過主角們的矛盾與抉擇來表述他對感情的感受。愛情,從來就不只有一份雋永,更有一份彼此能否忠於自我的選擇。
一本海納三百多頁、一萬多字的小說,囊括了愛情、戰爭、巫術等議題,每個環節詳實又緊扣,可說是兼具時代浪潮及日常溫情的好作品。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第一單元:寶庫 kakrotonan ka kakliyabo’
冒險小隊們去鴨鴨港博物館進行尋寶之旅。
第二單元:歐拜會挖洞 ‘obay ra:am komowih
冒險小隊們去野營旅行。
【開心看雲去:莢狀雲形成與氣候】
慕妮帶著大夥兒前往山海部落,草藥、食物、路線圖,通通準備好了!見到大家一個個脫隊的慕妮氣壞了,更糟的是,明明萬事俱備,原本計劃要走的路線居然被落石擋住了!眾人團結起來,一齊協助慕妮尋找其他抵達山海部落的路。
【頑石的熱情:熱容量】
就快抵達山海部落了,一行人在路上討論著想吃的熱食,回神卻發現麥麥苡不見了!慕妮提起麥麥苡小時的故事。大夥兒分頭尋找,由吉娃斯跟乃奈一組、慕妮跟飛卉一組,怕熊的巴彥自己一人。落單的巴彥遇見獨自撿著石頭的麥麥苡。
【地球之島 - 時光】
當我回到地球 人類已離開許久
森林已收復了城市 鷗鳥還在河口逗留
無數棄置的錶心像貝殼遍佈沙灘
有的積著海水 有的還在走動
序曲很令人讚嘆,這是個什麼樣的世界啊?這是一個沒有人類的地球了,為什麼呢?想必是人類已經被自然所滅絕。而這個[我]是不是歷經浩劫後唯一殘存的人類呢?或是超乎萬物地位所在的神,不得而知,就全憑讀者去想像吧!後面的意境是可以聯想的,不過,不曉得讀者有沒有感受到達利的畫作呈現在眼前啊?無數棄置的錶心就像一張張攤軟在地面的鐘,有的泡爛了,有的還在走,象徵著時間對這片曾經是人類家園的樂土,不再存有絲毫意義了。
羅智成大師出了這本詩集~「地球之島」,分成兩輯,上輯以大師自創的「新絕句」組成,主題即為~地球之島。每一首絕句都有標題,呈現四句,不過每句字數沒有嚴格到五或七字,所以名為「新絕句」。每首詩就形式與節奏來看,讀起來真的會有「絕句」的感受。全書開始的第一首,即像是序曲,預告著詩人要傳達給我們什麼樣的故事訊息~
【地球之島 -撰述】
只有一個人的地球我孑然佇立在月亮照射的赤道上
退潮時才露出海面的書桌前
想 如果人類文明只能記載一頁
我該寫下什麼給妳
細細品嘗詩人的想像與營造的世界,不難發現,他依舊遵循著自然界的不變法則。也就是說,當地球讓人類全體滅絕,破壞殆盡後的一切,即使是殘存的其他生物,生與死的界限也是很模糊的。在濱臨死亡的氛圍中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也就像又重回到地球誕生之初。只要有空氣,有海洋,有大地,就能再蘊育出新的生機來。
寫完所有的破壞、死亡、重組、回歸、誕生的現象後,他了悟一切釋然了,留下最後一首結論來。
【地球之島 -史詩】
我們回到地球 所有的傳奇已不再流傳
我們重新編撰記憶 像對亡靈殷殷呼喚
詩人的預言 在世界末日第二天的清晨實現
最後的文明 最後成為最初的宗教
詩皇羅智成所書寫的[地球之島],不僅讓人感受到詩人對生命的熱愛,也重新對於整個文明,整個世界,整個地球燃起無限的熱情。他希望透過文字,讓讀者反思自己對自己的家園,自己的根~重新思考該如何好好與地球共存~如果大家都和她同樣熱愛地球的話。
【地球之島 - 時光】
當我回到地球 人類已離開許久
森林已收復了城市 鷗鳥還在河口逗留
無數棄置的錶心像貝殼遍佈沙灘
有的積著海水 有的還在走動
序曲很令人讚嘆,這是個什麼樣的世界啊?這是一個沒有人類的地球了,為什麼呢?想必是人類已經被自然所滅絕。而這個[我]是不是歷經浩劫後唯一殘存的人類呢?或是超乎萬物地位所在的神,不得而知,就全憑讀者去想像吧!後面的意境是可以聯想的,不過,不曉得讀者有沒有感受到達利的畫作呈現在眼前啊?無數棄置的錶心就像一張張攤軟在地面的鐘,有的泡爛了,有的還在走,象徵著時間對這片曾經是人類家園的樂土,不再存有絲毫意義了。
羅智成大師出了這本詩集~「地球之島」,分成兩輯,上輯以大師自創的「新絕句」組成,主題即為~地球之島。每一首絕句都有標題,呈現四句,不過每句字數沒有嚴格到五或七字,所以名為「新絕句」。每首詩就形式與節奏來看,讀起來真的會有「絕句」的感受。全書開始的第一首,即像是序曲,預告著詩人要傳達給我們什麼樣的故事訊息~
【地球之島 -撰述】
只有一個人的地球我孑然佇立在月亮照射的赤道上
退潮時才露出海面的書桌前
想 如果人類文明只能記載一頁
我該寫下什麼給妳
細細品嘗詩人的想像與營造的世界,不難發現,他依舊遵循著自然界的不變法則。也就是說,當地球讓人類全體滅絕,破壞殆盡後的一切,即使是殘存的其他生物,生與死的界限也是很模糊的。在濱臨死亡的氛圍中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也就像又重回到地球誕生之初。只要有空氣,有海洋,有大地,就能再蘊育出新的生機來。
寫完所有的破壞、死亡、重組、回歸、誕生的現象後,他了悟一切釋然了,留下最後一首結論來。
【地球之島 -史詩】
我們回到地球 所有的傳奇已不再流傳
我們重新編撰記憶 像對亡靈殷殷呼喚
詩人的預言 在世界末日第二天的清晨實現
最後的文明 最後成為最初的宗教
詩皇羅智成所書寫的[地球之島],不僅讓人感受到詩人對生命的熱愛,也重新對於整個文明,整個世界,整個地球燃起無限的熱情。他希望透過文字,讓讀者反思自己對自己的家園,自己的根~重新思考該如何好好與地球共存~如果大家都和她同樣熱愛地球的話。
【開心看雲去:莢狀雲形成與氣候】
慕妮帶著大夥兒前往山海部落,草藥、食物、路線圖,通通準備好了!見到大家一個個脫隊的慕妮氣壞了,更糟的是,明明萬事俱備,原本計劃要走的路線居然被落石擋住了!眾人團結起來,一齊協助慕妮尋找其他抵達山海部落的路。
【頑石的熱情:熱容量】
就快抵達山海部落了,一行人在路上討論著想吃的熱食,回神卻發現麥麥苡不見了!慕妮提起麥麥苡小時的故事。大夥兒分頭尋找,由吉娃斯跟乃奈一組、慕妮跟飛卉一組,怕熊的巴彥自己一人。落單的巴彥遇見獨自撿著石頭的麥麥苡。
本集來賓是排灣族的曾瑋中
從小到大都在唱台語歌的瑋中
這次來節目分享他的音樂之路
以及改編經典台語歌曲《車站》
但這次節目給瑋中一個新挑戰
要讓毫無族語基礎的他
首度挑戰演唱族語歌曲
而且要把《車站》和族語歌曲融合
不過節目也為瑋中找來了
榮獲第17屆金曲獎最佳原民語流行音樂演唱專輯和
最佳原住民語演唱人獎的路達瑪幹 魏金漢
來教瑋中演唱排灣族語歌曲
究竟是改編哪首族語歌曲和《車站》呢
而這二首改編歌曲
也讓音樂總監虎神哥加入其中
看來這次不只是瑋中要接受挑戰
也給音樂總監虎神哥很大功課啊
曾瑋中會順利詮釋這首歌嗎?
千萬記得要收看節目唷
【地球之島 - 時光】
當我回到地球 人類已離開許久
森林已收復了城市 鷗鳥還在河口逗留
無數棄置的錶心像貝殼遍佈沙灘
有的積著海水 有的還在走動
序曲很令人讚嘆,這是個什麼樣的世界啊?這是一個沒有人類的地球了,為什麼呢?想必是人類已經被自然所滅絕。而這個[我]是不是歷經浩劫後唯一殘存的人類呢?或是超乎萬物地位所在的神,不得而知,就全憑讀者去想像吧!後面的意境是可以聯想的,不過,不曉得讀者有沒有感受到達利的畫作呈現在眼前啊?無數棄置的錶心就像一張張攤軟在地面的鐘,有的泡爛了,有的還在走,象徵著時間對這片曾經是人類家園的樂土,不再存有絲毫意義了。
羅智成大師出了這本詩集~「地球之島」,分成兩輯,上輯以大師自創的「新絕句」組成,主題即為~地球之島。每一首絕句都有標題,呈現四句,不過每句字數沒有嚴格到五或七字,所以名為「新絕句」。每首詩就形式與節奏來看,讀起來真的會有「絕句」的感受。全書開始的第一首,即像是序曲,預告著詩人要傳達給我們什麼樣的故事訊息~
【地球之島 -撰述】
只有一個人的地球我孑然佇立在月亮照射的赤道上
退潮時才露出海面的書桌前
想 如果人類文明只能記載一頁
我該寫下什麼給妳
細細品嘗詩人的想像與營造的世界,不難發現,他依舊遵循著自然界的不變法則。也就是說,當地球讓人類全體滅絕,破壞殆盡後的一切,即使是殘存的其他生物,生與死的界限也是很模糊的。在濱臨死亡的氛圍中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也就像又重回到地球誕生之初。只要有空氣,有海洋,有大地,就能再蘊育出新的生機來。
寫完所有的破壞、死亡、重組、回歸、誕生的現象後,他了悟一切釋然了,留下最後一首結論來。
【地球之島 -史詩】
我們回到地球 所有的傳奇已不再流傳
我們重新編撰記憶 像對亡靈殷殷呼喚
詩人的預言 在世界末日第二天的清晨實現
最後的文明 最後成為最初的宗教
詩皇羅智成所書寫的[地球之島],不僅讓人感受到詩人對生命的熱愛,也重新對於整個文明,整個世界,整個地球燃起無限的熱情。他希望透過文字,讓讀者反思自己對自己的家園,自己的根~重新思考該如何好好與地球共存~如果大家都和她同樣熱愛地球的話。
🌍在大多數排灣族部落失傳的古老祭典「五年祭」,起源與舉行內容鉅細靡遺在節目呈現!
🌍卑南族「大獵祭」其實不是祭典,而是卑南族的準軍事集體行動!?
🌍排灣族五年祭其實是部落對未來五年運勢的占卜行為!?
🌍卑南族將敵人馘首後帶往部落入口處再毀其所有殘留之意志!?
#ZALAN見識南島 第五季第7集 【國家民族祭儀5】
----------------------------------------------------------------------
🌍節目資訊:
1⃣主持人:#劉益昌
2⃣播出時間:#11月25日(週五)
原視16頻道、原文會官網#每週五晚間9點
「原視節目+」Youtube頻道、粉絲專頁連結#每週五晚間10點
----------------------------------------------------------------------
中文的「祭」,意思指的是儀式與超自然、與逝去的親人對話的一個過程。而這樣的祭,本身就一直存在在各個族群的文化之中,各族群利用自己的語言去與超自然、與逝去的親人連結,締造出屬於人與自然之間的密切互動。然而同時,我們也知道翻譯會出現窘境,不同族群的語言有時候很難表述對方的情境,進而就造就了意思上的誤會,脈絡的不清晰。本周Zalan見識南島中,我們將拋開中文的翻譯,從族群自己的語言脈絡來認識國家民族祭儀。
🌍演講者:#拉夫琅斯‧卡拉雲漾 Ljavuras Kadrangian(排灣族) / 臺灣排灣族語文化教育研究學會理事長
🌍演講主題:#Maljeveq排灣族五年祭
本周第一位演講者邀請到臺灣排灣族語文化教育研究學會的拉夫琅斯‧卡拉雲漾理事長。前幾季中,拉夫琅斯跟我們分享了許多排灣族文化中的智慧與歌曲,這次來到Zalan見識南島,拉夫琅斯將要與我們分享的是排灣族中一個祭典的由來,而這個祭典,就是maljeveq(五年祭)。
maljeveq的中文稱呼有很多,如五年祭、祖靈祭以及人神盟約祭等等。其傳說內容因不同部落而不同,但是都脫離不了大洪水以及大武山兩個重要元素。maljeveq的儀式中,最受外界矚目的就是刺球,刺球在傳說中過去僅是青年之間的遊戲,逐漸演變成利用「球找刺桿」的過程來進行家族乃至部落整體的運勢占卜。
本周第一段的節目中,讓我們藉著拉夫琅斯‧卡拉雲漾精彩的演說,一同深入認識maljeveq的起源傳說以及真實意涵。
🌍演講者:#巴代 Badai(卑南族) / 文史工作者、小說家
🌍演講主題:#Mangayaw卑南族大獵祭
本周第二位演講者邀請到當代文學家巴代老師。巴代在第三季中也加入我們Zalan見識南島,當時與我們分享了卑南族人在不同時間段與不同人相遇時所發生的故事與記錄,而在本季Zalan見識南島中,巴代將與我們分享卑南族年度盛事之一的Mangayaw(大獵祭)。
Mangayaw(大獵祭)本身是一個活動,因為卑南族人在進行活動前會先以豐富的儀式來祭告天地活動的開始,於是才會在中文稱呼上以「祭」稱呼。傳統上來說,Mangayaw是一種準軍事行動的團體狩獵活動,其中除了狩獵行為,更包含了調度兵力、巡視傳統領域以及進行復仇戰爭等等活動,是屬於卑南族人在軍事上的一種團體訓練與活動。
在本周第二段的節目中,讓我們藉著巴代動人的語言以及古謠的傳唱,一同浸入Mangayaw的傳統意涵以及當代轉變。
祭典的中文名稱一直都是他人認識自我族群的第一個過程,且單論阿美族的祭儀「豐年祭」,過去在日治時期也被稱作「月見祭」,可祭儀本身的意涵是否真的與中文、日文翻譯相同?這些僅有族人能夠去說明。所以在當代可以發現,越來越多族人在祭儀名稱上的重視度逐漸提高,祭儀的「正名運動」也成為當代原住民族的一個很重要的議題,你聽過什麼祭儀名稱?那個祭儀名稱與你所知道的內涵是否有所出入?這些或許是看完本周節目後,作為觀眾的我們可以去思考的內容。
【地球之島 - 時光】
當我回到地球 人類已離開許久
森林已收復了城市 鷗鳥還在河口逗留
無數棄置的錶心像貝殼遍佈沙灘
有的積著海水 有的還在走動
序曲很令人讚嘆,這是個什麼樣的世界啊?這是一個沒有人類的地球了,為什麼呢?想必是人類已經被自然所滅絕。而這個[我]是不是歷經浩劫後唯一殘存的人類呢?或是超乎萬物地位所在的神,不得而知,就全憑讀者去想像吧!後面的意境是可以聯想的,不過,不曉得讀者有沒有感受到達利的畫作呈現在眼前啊?無數棄置的錶心就像一張張攤軟在地面的鐘,有的泡爛了,有的還在走,象徵著時間對這片曾經是人類家園的樂土,不再存有絲毫意義了。
羅智成大師出了這本詩集~「地球之島」,分成兩輯,上輯以大師自創的「新絕句」組成,主題即為~地球之島。每一首絕句都有標題,呈現四句,不過每句字數沒有嚴格到五或七字,所以名為「新絕句」。每首詩就形式與節奏來看,讀起來真的會有「絕句」的感受。全書開始的第一首,即像是序曲,預告著詩人要傳達給我們什麼樣的故事訊息~
【地球之島 -撰述】
只有一個人的地球我孑然佇立在月亮照射的赤道上
退潮時才露出海面的書桌前
想 如果人類文明只能記載一頁
我該寫下什麼給妳
細細品嘗詩人的想像與營造的世界,不難發現,他依舊遵循著自然界的不變法則。也就是說,當地球讓人類全體滅絕,破壞殆盡後的一切,即使是殘存的其他生物,生與死的界限也是很模糊的。在濱臨死亡的氛圍中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也就像又重回到地球誕生之初。只要有空氣,有海洋,有大地,就能再蘊育出新的生機來。
寫完所有的破壞、死亡、重組、回歸、誕生的現象後,他了悟一切釋然了,留下最後一首結論來。
【地球之島 -史詩】
我們回到地球 所有的傳奇已不再流傳
我們重新編撰記憶 像對亡靈殷殷呼喚
詩人的預言 在世界末日第二天的清晨實現
最後的文明 最後成為最初的宗教
詩皇羅智成所書寫的[地球之島],不僅讓人感受到詩人對生命的熱愛,也重新對於整個文明,整個世界,整個地球燃起無限的熱情。他希望透過文字,讓讀者反思自己對自己的家園,自己的根~重新思考該如何好好與地球共存~如果大家都和她同樣熱愛地球的話。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三歲的蓉蓉和阿MU喜歡一起在農場玩,採洛神花、玩水、拔豆子、弄麵團烤麵包,雖然有人總是不專心,可是,和好朋友一起玩總是特別好玩。
阿波的一天從爬上瞭望台看海開始,海邊還有好多的羊咩咩,阿波會調皮的去陪牠們玩,阿波有一隻狗兄弟,牠名叫歐巴馬,每天都會一起去海邊玩,抓寄居蟹,撿貝殼,游泳..今天和朋友去秘密基地玩,阿波勇敢挑戰跳水,成為真正的達悟族海王子。
【開心看雲去:莢狀雲形成與氣候】
慕妮帶著大夥兒前往山海部落,草藥、食物、路線圖,通通準備好了!見到大家一個個脫隊的慕妮氣壞了,更糟的是,明明萬事俱備,原本計劃要走的路線居然被落石擋住了!眾人團結起來,一齊協助慕妮尋找其他抵達山海部落的路。
【頑石的熱情:熱容量】
就快抵達山海部落了,一行人在路上討論著想吃的熱食,回神卻發現麥麥苡不見了!慕妮提起麥麥苡小時的故事。大夥兒分頭尋找,由吉娃斯跟乃奈一組、慕妮跟飛卉一組,怕熊的巴彥自己一人。落單的巴彥遇見獨自撿著石頭的麥麥苡。
不知不覺一年又過去了,今年的你跟去年的你又有什麼不一樣呢?本週《同學!我就問》邀請眾多社員們一同共襄盛舉,檢視自己這一年社課到底學到了什麼?請大家摩拳擦掌,一同進入同學盃考驗賽! 《同學!我就問》~ 2022同學盃考驗賽,預備~起!
不知不覺一年又過去了,今年的你跟去年的你又有什麼不一樣呢?本週《同學!我就問》邀請眾多社員們一同共襄盛舉,檢視自己這一年社課到底學到了什麼?請大家摩拳擦掌,一同進入同學盃考驗賽! 《同學!我就問》~ 2022同學盃考驗賽,預備~起!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三歲的蓉蓉和阿MU喜歡一起在農場玩,採洛神花、玩水、拔豆子、弄麵團烤麵包,雖然有人總是不專心,可是,和好朋友一起玩總是特別好玩。
阿波的一天從爬上瞭望台看海開始,海邊還有好多的羊咩咩,阿波會調皮的去陪牠們玩,阿波有一隻狗兄弟,牠名叫歐巴馬,每天都會一起去海邊玩,抓寄居蟹,撿貝殼,游泳..今天和朋友去秘密基地玩,阿波勇敢挑戰跳水,成為真正的達悟族海王子。
本集來賓來的不只一位唷
是常與天王天后級歌手合作的和聲老師
他們就是蘭地團隊的
#布蘭地、#蔡巴奈、#大Q秉洛、#美麗
其中將他們聚集在一起的就是
榮獲第15屆金曲獎最佳重唱組合
阿爆&布蘭地的布蘭地老師
除了讓大家知道是如何走上這和聲之路
以及看見“和聲”的重要之外
更分享把想要改編的故事和感受
放入了本集改編歌曲裡
是什麼故事會讓布蘭地老師如此做
而蘭地團隊會如何詮譯這改編歌曲呢🎤🎶
不知不覺一年又過去了,今年的你跟去年的你又有什麼不一樣呢?本週《同學!我就問》邀請眾多社員們一同共襄盛舉,檢視自己這一年社課到底學到了什麼?請大家摩拳擦掌,一同進入同學盃考驗賽! 《同學!我就問》~ 2022同學盃考驗賽,預備~起!
🌍菲律賓「伊富高族」與「台灣原住民」文化高度相似!語言與基因證實是千年親族!
🌍伊富高族「公用土地」與「私人土地」可以任意轉換,只需要宴請村民?!
🌍「伊富高族」與「台灣原住民」面對過相同的殖民衝擊,將共同攜手面對當代與未來!
🌍「伊富高族」與「泰雅族」同樣以織布象徵生命的過程,布織好了才能走向往生後的祖靈地!
#ZALAN見識南島 第五季第8集 【似曾相識的伊富高族】
----------------------------------------------------------------------
🌍節目資訊:
1⃣主持人:#劉益昌
2⃣播出時間:#12月2日(週五)
原視16頻道、原文會官網#每週五晚間9點
「原視節目+」Youtube頻道、粉絲專頁連結 #每週五晚間10點
----------------------------------------------------------------------
南島民族是一個分部相當廣泛的民族,我們都知道,南島民族西起非洲東南的馬達加斯加島,越過印度洋直抵太平洋的復活節島;北起台灣,南到紐西蘭。這麼一個廣泛分佈的民族,縱使到了不同的土地,或者說不同的場域,仍舊保有一絲在文化和語言上的相似。本周Zalan見識南島,我們將一同認識位於我們鄰國菲律賓的Ifugao(伊富高)族。
🌍演講者:#陳怡萱 /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助理教授
🌍演講主題:#銜接過去、開展未來:「伊富高」織布復振與社區發展
本周第一位演講者邀請到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的陳怡瑄教授。政治大學民族學習曾與菲律賓的Ifugao(伊富高)大學合作,陳怡瑄更是其中一名實際拜訪Ifugao(伊富高)區域的老師之一,本周的第一段節目中,陳怡瑄將帶領我們分享在Ifugao(伊富高)區域田調時獲得的心得與觀察。
菲律賓呂宋島的伊富高族與臺灣原住民族有相當類似的經歷,除了語言上同屬南島語族之外,在衣飾文化以及被殖民的經驗都相當雷同。臺灣的阿美族會穿構樹皮,而菲律賓也有穿著以麵包樹為主的樹皮衣;臺灣的泰雅族在織布上與天界、與生命做連結,同樣地樣態展示在伊富高地區的織布文化之中。此外,除了在精神層面與物質層面上的雷同,伊富高地區本身在史前時代的海上貿易網中,也與同在太平洋海上貿易網上的臺灣原住民族有過商貿上的往來。
本周第一段節目中,讓我們藉著陳怡瑄精彩且生動的分享,一同認識這與我們相當接近且讓人孰悉的伊富高族。
🌍演講者:#官大偉 /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原住民專班 教授/主任
🌍演講主題:#臺灣的南島鄰居「伊富高」
本周第二位演講者邀請到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以及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原住民專班的官大偉教授。官大偉將在本周第二段的演講中,利用自身文化與伊富高族進行連結,與我們以整體的方向來跟我們分享伊富高族。
單純談到伊富高地區,以觀光角度來說就會想到被列為世界文化資產的梯田,伊富高的梯田地景並非是固定的,而會因為一年之中的不同季節、不同耕作週期,而有不同的樣貌。伊富高族的梯田具有私有制的樣貌,當需要多開墾公有的森林時,族人會藉由宴請賓客的方式告知部落中的每一個人,象徵著他要把他的財富分享給部落眾人。
本周的第二段節目中,讓我們藉著官大偉細緻且豐富的解說,一同更深入的認識與我們如此鄰近的伊富高族。
過去的陸權教育告訴我們,海洋是天然的屏障,將海島阻隔起來,使海島與世隔絕,遺世而獨立。可在遼闊的太平洋中,我們發現當航海能力提高後,海洋不再只是天然的屏障,更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史前時代的人們藉由風、天文、洋流到不同的地方扎根,甚至是貿易。海洋對於臺灣來說,不該是令人恐懼害怕的未知領域,對於臺灣島人而言,不論是原住民族的祖先,或是從東亞遷徙來臺灣的漢人祖先,對於海洋的連結甚至無懼,都應該明確地刻劃在我們的生命之中,臺灣不是歐亞大陸上的陸權生命,臺灣是太平洋上的海洋國家。
不知不覺一年又過去了,今年的你跟去年的你又有什麼不一樣呢?本週《同學!我就問》邀請眾多社員們一同共襄盛舉,檢視自己這一年社課到底學到了什麼?請大家摩拳擦掌,一同進入同學盃考驗賽! 《同學!我就問》~ 2022同學盃考驗賽,預備~起!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三歲的蓉蓉和阿MU喜歡一起在農場玩,採洛神花、玩水、拔豆子、弄麵團烤麵包,雖然有人總是不專心,可是,和好朋友一起玩總是特別好玩。
阿波的一天從爬上瞭望台看海開始,海邊還有好多的羊咩咩,阿波會調皮的去陪牠們玩,阿波有一隻狗兄弟,牠名叫歐巴馬,每天都會一起去海邊玩,抓寄居蟹,撿貝殼,游泳..今天和朋友去秘密基地玩,阿波勇敢挑戰跳水,成為真正的達悟族海王子。
【神奇石板屋:石板屋構造】
因為慕妮的媽媽是山海部落的領袖,慕妮就是部落未來的領袖,令吉娃斯非常羨慕。排灣族結構特殊的石板屋讓眾人好驚訝,巴彥邀請孩子們兩兩一組,蓋小型的石板屋,看看哪一組的石板屋比較堅固。吉娃斯和慕妮了解友情的意義。
【慕妮的果樹:斜面運動】
麥麥苡發現乃奈偷摘慕妮種的芒果來吃,一熊一猴在爭執中意外從斜坡上滾了下去,被慕妮神準的箭法拯救了。吉娃斯想盡辦法要讓自己的箭術更厲害。巴彥透過實作演示,帶孩子們了解斜面運動的原理。
這次Terry來到桃園的【基國派文化健康站】
在桃園復興區泰雅族,小而美的文建站,溫馨的感覺,就像是回到家裡一樣,讓長者們非常自在,越活越自在!長壽又開心~
文建站位在知名的基國派百年教堂旁,文建站也有許多野菜,長輩們各個也都是野菜達人, 站內的圓夢婚紗秀活動,照片讓Terry不只感動又可愛!
這次介紹的野菜是「山芋頭」及麵攤常見的好朋友「地瓜葉」,營養價值一級棒!
這次主廚會給我們什麼驚喜呢?讓兩道料理來PK看看吧!
猜猜這次的部落神曲是什麼?配合著健康操又是什麼感受呢?
快拿出你家最牢固的椅子,跟著教練跳起來吧!
來到桃園的【中壢文化健康站】
統一又有特色的團服,長者們一開始就精神抖擻的用熱情的健康操歡迎我們~
精心設計的健康操,豪華陣容用心編排!
讓Terry整個人也熱起來啦!
中壢文建站內的手工藝品非常多樣,廢棄資源只要稍稍使用巧手,
就能變成超漂亮的手工藝品!
美麗的手工藝品,有些時候根本不知道是從什麼廢棄物變出來的喔,
就像魔法一樣。
兩種特別的野菜,佛手瓜和小茴香菜,營養成分價值一級棒!
讓主廚製作成「茴香玉子燒V.S脆炒佛手瓜」,到底來賓們,更愛哪一道呢?
最後~每天都會使用的毛巾也可以拿來做舒服的伸展操!
配合著舒服的音樂,跟著溫柔的孝澤教練一起做運動吧~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三歲的蓉蓉和阿MU喜歡一起在農場玩,採洛神花、玩水、拔豆子、弄麵團烤麵包,雖然有人總是不專心,可是,和好朋友一起玩總是特別好玩。
阿波的一天從爬上瞭望台看海開始,海邊還有好多的羊咩咩,阿波會調皮的去陪牠們玩,阿波有一隻狗兄弟,牠名叫歐巴馬,每天都會一起去海邊玩,抓寄居蟹,撿貝殼,游泳..今天和朋友去秘密基地玩,阿波勇敢挑戰跳水,成為真正的達悟族海王子。
本集大來賓是成團9年後
在今年推出新專輯的#黑旋風
聽說有一個新團體
特地要和黑旋風來場音樂交流
他們會激盪出什麼火花呢
而且還要挑戰改編自己的百萬點閱率的經典歌曲
來到桃園的【中壢文化健康站】
統一又有特色的團服,長者們一開始就精神抖擻的用熱情的健康操歡迎我們~
精心設計的健康操,豪華陣容用心編排!
讓Terry整個人也熱起來啦!
中壢文建站內的手工藝品非常多樣,廢棄資源只要稍稍使用巧手,
就能變成超漂亮的手工藝品!
美麗的手工藝品,有些時候根本不知道是從什麼廢棄物變出來的喔,
就像魔法一樣。
兩種特別的野菜,佛手瓜和小茴香菜,營養成分價值一級棒!
讓主廚製作成「茴香玉子燒V.S脆炒佛手瓜」,到底來賓們,更愛哪一道呢?
最後~每天都會使用的毛巾也可以拿來做舒服的伸展操!
配合著舒服的音樂,跟著溫柔的孝澤教練一起做運動吧~
🌍台灣原住民某族將往生者葬於家屋內!成為世世代代永世的家人!?
🌍邵族將居所分割為超凡界與世俗界!世俗界猶如文化性女性子宮!?
🌍賽夏族若毒蛇入屋、生雙胞胎或屋內死人都要棄屋遷居!?
🌍排灣族、達悟族家屋具抗震耐17級強風的地理科學知識卻無法取得建築執照!?
#ZALAN見識南島 第五季第9集 【#原住民居所的神靈與科學觀】
----------------------------------------------------------------------
🌍節目資訊:
1⃣主持人:#劉益昌
2⃣播出時間:#12月9日(週五)
原視16頻道、原文會官網 #每週五晚間9點
「原視節目+」Youtube頻道、粉絲專頁連結 #每週五晚間10點
----------------------------------------------------------------------
作為沒有任何硬殼、尖刺保護的人類,在毫無防備的夜間休息是史前人類生存上很重要的議題,也因此,住所,除了考慮到其防衛的能力外,也更加會在這之中賦予屬於該族群的意識形態以及文化,進而轉變成在生理與心理上的「家屋」。所有的族群在家屋的建造中都會增添上屬於該族群對於自然與精神的想像,而在本周zalan見識南島的節目中,我們將從南島民族的家屋,一同見識原住民居所的神靈與科學觀。
----------------------------------------------------------------------
🌍演講者:#關華山 東海大學建築系前教授
🌍演講題目:#臺灣原住民族家屋聚落的宇宙觀與神靈觀
本周第一位演講人邀請到東海大學建築系的關華山教授。關華山對於臺灣原住民族的家屋有著長時間的研究與探討,本周我們將藉由關華山的眼光,從原住民族的家屋型態一起深入探討臺灣原住民族家屋的宇宙觀與神靈觀。
在臺灣,原住民族在家屋的建構上會依循著對於自然與超自然的想像進行建築的規劃。自然方面,如鄒族在建造房屋時,茅草頂如同天體,而位於家屋中央的火塘則如同溫暖世界的太陽;超自然方面,如邵族在家屋建築中認為前庭是部落各家的神聖空間、泰雅族對於家長逝世後有一年內遷建新居的習俗、阿美族以家屋為中心連上四方神靈建構出宇宙等。原住民族除了賦予家屋「縮小的宇宙」的樣貌,也因為家屋是在人世的依託,有了在生命上,如同母親子宮般的想像。
在本周第一段的節目中,讓我們藉著關華山精細的解說,一同認識臺灣原住民族家屋的建造與文化秘密。
----------------------------------------------------------------------
🌍演講者:#拉夫琅斯・卡拉雲漾 / 臺灣排灣族語文化教育研究學會理事長
🌍演講題目:#從地質學、生態學與家庭組織看石板屋
本周第二位演者人邀請到臺灣排灣族語文化教育研究學會的拉夫琅斯‧卡拉雲漾理事長。拉夫琅斯在本周的節目中,將以自身曾經居住在傳統意義上的石板屋,與我們分享,排灣族人相當著名的家屋建築-石板屋。
傳統意義上的石板屋建築,為了防風以及防震,基本上建築高度都不會太高,並且整體會與地平面平行,所以石板屋得以防風且耐震。此外,在石板的挑選上,排灣族人有公石與母石之分,公石較硬、母石磨擦力強,故而在建築上,公石通常會被作為柱子、地板與屋頂的使用,而母石則會作為砌牆的使用。此外,碎石在石板屋建築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可以作為穩固整體建築的存在。而公石、母石的搭配,也暗藏了排灣族兩性平權的文化價值,家庭並非單一性別的長輩說了算,而是要兩方意見達成,才能如石板屋一樣穩定而不晃。
在本周第二段的節目中,讓我們藉著拉夫琅斯細膩的解說,一同認識排灣族家屋的建造與文化秘密。
對於當代人而言,由於生活型態的改變,住宅不再是人一生都不會變動的物件,人會因為學業、工作而不斷地在不同的住宅中穿梭,可在每個人的淺意識中,對於住宅的依戀是不會因為這樣的變動而改變。正如同不斷改變居所的人,仍舊會去考慮風水、留意方位等等。住宅絕非只是人居住的生活配件,住宅更是承載了一個人、一個群體、乃至一種文化的所有依託。!
來到桃園的【中壢文化健康站】
統一又有特色的團服,長者們一開始就精神抖擻的用熱情的健康操歡迎我們~
精心設計的健康操,豪華陣容用心編排!
讓Terry整個人也熱起來啦!
中壢文建站內的手工藝品非常多樣,廢棄資源只要稍稍使用巧手,
就能變成超漂亮的手工藝品!
美麗的手工藝品,有些時候根本不知道是從什麼廢棄物變出來的喔,
就像魔法一樣。
兩種特別的野菜,佛手瓜和小茴香菜,營養成分價值一級棒!
讓主廚製作成「茴香玉子燒V.S脆炒佛手瓜」,到底來賓們,更愛哪一道呢?
最後~每天都會使用的毛巾也可以拿來做舒服的伸展操!
配合著舒服的音樂,跟著溫柔的孝澤教練一起做運動吧~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第一單元:挖掘化石 kinowih bato’
冒險小隊們從龍那裡學到了關於化石和恐龍的一切。
第二單元:放風箏 ‘am pahayap 風箏
阿道和冒險小隊製作了他們的第一個風箏。
【接住好福氣:拋體運動】
山海部落裡盛大的五年祭要到了,祭典中的「刺藤球儀式」象徵勇士為家族爭取榮譽、為部落爭得福運,吉娃斯也好想參加!她努力練習刺藤球,卻始終刺不著,這時,她身旁滾來一顆會移動的大藤球,大藤球帶著她去見一個來自遠方的老朋友。
【新娘盪鞦韆:單擺運動】
廣場上的鞦韆讓大夥兒很好奇,原來是排灣族婚禮上要給新娘用的。慕妮分享自己對於新娘與鞦韆的夢想。大夥兒意外在海邊遇見練習盪鞦韆卻頻頻失敗的慕妮,里昂想了妙計讓大家一起玩鞦韆,沮喪的慕妮也透過巴彥的引導、朋友們的陪伴,漸漸地找回笑容。
Lan pao來到座落在阿里山的 #Niae‘ucna 里佳部落,它是 鄒族 所有村落中,最深山的一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溪流生態,因此鄒族人對於山林河川的依賴程度不在話下,看他們身穿獸皮衣飾、手拿魚叉陷阱,不論是狩獵或是漁獵,都是 Cou 的生活方式。 本季的壓軸,就看Lan pao在這個遠得要命的部落,如何和孩子們一起認識淡水魚 和母語,打造自己專屬的 獵具,搜集他的部落勳章 吧!
終於到最後一集啦~企劃幕後大公開!
想知道做節目有什麼樣的辛酸血淚呢?
想知道你們看的主題到底是哪位企劃的傑作呢?
本周最後企劃群的控訴大會~絕對笑中帶淚,溫馨滿滿~
【主持人】
Justin Caleb Cooper (賈斯汀) 、Savungaz Valincinan
【來賓介紹】
👉來賓
俊哥(客家)|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總經理
Eason(漢)|行銷總監
閃亮亮(漢)|演員、經紀人
👉企劃
Talum Ispalidav Takistaulan(布農)|網路媒體 經營者
Yuli Ciwas(泰雅)|服務業
麥麥Pukilringa Madelin(魯凱)|高師大研究所碩士生
曉薇Panay Halu(阿美)|媒體工作者
kui vavulengan(排灣)|義守大學醫學院學生/網路媒體經營者
Abus Istanda(布農)|Alian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
Uhay Mali Pacida(阿美)|台灣大學研究所學生
Valis Ispalidav(布農)|研究所學生
【梳化】
劉素真 周秀芳 盧德雄
【造型】
蔡欣純 林惠蘭
終於到最後一集啦~企劃幕後大公開!
想知道做節目有什麼樣的辛酸血淚呢?
想知道你們看的主題到底是哪位企劃的傑作呢?
本周最後企劃群的控訴大會~絕對笑中帶淚,溫馨滿滿~
【主持人】
Justin Caleb Cooper (賈斯汀) 、Savungaz Valincinan
【來賓介紹】
👉來賓
俊哥(客家)|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總經理
Eason(漢)|行銷總監
閃亮亮(漢)|演員、經紀人
👉企劃
Talum Ispalidav Takistaulan(布農)|網路媒體 經營者
Yuli Ciwas(泰雅)|服務業
麥麥Pukilringa Madelin(魯凱)|高師大研究所碩士生
曉薇Panay Halu(阿美)|媒體工作者
kui vavulengan(排灣)|義守大學醫學院學生/網路媒體經營者
Abus Istanda(布農)|Alian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
Uhay Mali Pacida(阿美)|台灣大學研究所學生
Valis Ispalidav(布農)|研究所學生
【梳化】
劉素真 周秀芳 盧德雄
【造型】
蔡欣純 林惠蘭
【接住好福氣:拋體運動】
山海部落裡盛大的五年祭要到了,祭典中的「刺藤球儀式」象徵勇士為家族爭取榮譽、為部落爭得福運,吉娃斯也好想參加!她努力練習刺藤球,卻始終刺不著,這時,她身旁滾來一顆會移動的大藤球,大藤球帶著她去見一個來自遠方的老朋友。
【新娘盪鞦韆:單擺運動】
廣場上的鞦韆讓大夥兒很好奇,原來是排灣族婚禮上要給新娘用的。慕妮分享自己對於新娘與鞦韆的夢想。大夥兒意外在海邊遇見練習盪鞦韆卻頻頻失敗的慕妮,里昂想了妙計讓大家一起玩鞦韆,沮喪的慕妮也透過巴彥的引導、朋友們的陪伴,漸漸地找回笑容。
本集來賓是今年新出個人專輯的Kivi
有著靈魂唱腔並且擅長演唱抒情曲風的她
要在節目中挑戰她從未、不曾、也不熟悉的動感曲風
因此音樂總監虎神哥特別為Kivi找來了
知名的編曲老師Musa來為Kivi操刀
改編歌曲則選擇了媽媽的愛歌《親密愛人》
Musa老師會如何改編這首經典歌曲呢
不擅長動感節奏強烈曲風的Kivi會如何表演呢
終於到最後一集啦~企劃幕後大公開!
想知道做節目有什麼樣的辛酸血淚呢?
想知道你們看的主題到底是哪位企劃的傑作呢?
本周最後企劃群的控訴大會~絕對笑中帶淚,溫馨滿滿~
【主持人】
Justin Caleb Cooper (賈斯汀) 、Savungaz Valincinan
【來賓介紹】
👉來賓
俊哥(客家)|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總經理
Eason(漢)|行銷總監
閃亮亮(漢)|演員、經紀人
👉企劃
Talum Ispalidav Takistaulan(布農)|網路媒體 經營者
Yuli Ciwas(泰雅)|服務業
麥麥Pukilringa Madelin(魯凱)|高師大研究所碩士生
曉薇Panay Halu(阿美)|媒體工作者
kui vavulengan(排灣)|義守大學醫學院學生/網路媒體經營者
Abus Istanda(布農)|Alian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
Uhay Mali Pacida(阿美)|台灣大學研究所學生
Valis Ispalidav(布農)|研究所學生
【梳化】
劉素真 周秀芳 盧德雄
【造型】
蔡欣純 林惠蘭
🌍台灣新石器時代的玉器超級工廠「支亞干遺址」!玉原料及玉產品輸往台灣各地及環南海區域!
🌍泰雅族住山裡,「貝珠衣」卻是最重要的文化象徵!揭開泰雅族屬於海洋民族的真實身分!
🌍泰雅族語流失了海洋的詞彙,猶如困於高山裡的海洋生物櫻花鉤吻鮭!
🌍遠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岸的「庫拉文化圈」,仍保留了泰雅族淡忘的貝飾品交換文化體系!
#ZALAN見識南島 第五季第10集 【國家寶藏5】
----------------------------------------------------------------------
🌍節目資訊:
1⃣主持人:#劉益昌
2⃣播出時間:#12月16日(週五)
原視16頻道、原文會官網 #每週五晚間9點
「原視節目+」Youtube頻道、粉絲專頁連結 #每週五晚間10點
----------------------------------------------------------------------
在前幾季的節目中,我們藉著不少厲害的考古學者的介紹,從考古出土的文物來建構出臺灣原住民族,乃至於南島民族那無文字的歷史脈絡。在本周的節目中,藉著臺灣考古學界大能劉益昌主持人的引言,以及兩位在原住民族考古文物以及傳統服飾上相當專精的學者的分享,我們將再次舉步踏進屬於臺灣國家寶藏的領域。
----------------------------------------------------------------------
🌍演講者:#鍾國風 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副教授兼任代理所長
🌍演講題目:#支亞干考古遺址
本周第一位演講人邀請到國立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的鍾國風教授。鍾國風長年參與在花蓮縣萬榮鄉支亞干遺址的考古研究,對於支亞干遺址的文物挖掘與研究有相當程度的貢獻。本周讓我們藉著鍾國風在支亞干遺址深入的研究,一起認識支亞干遺址出土的國家寶藏。
臺灣史前遺址中經常可以發現大量的玉器,而玉器的加工製造,根據考古遺址的發掘會發現,這些玉器製造的聚落主要圍繞在現在的壽豐鄉一直到鳳林一帶。玉器在臺灣史前時代具有社會位階的表徵,更是被當作人進入神靈或是祖靈世界時,與祖靈進行鏈接,或者說與家族進行連結的象徵物。
在本周第一段的節目中,讓我們藉著鍾國風精彩且細緻的分享,一起來認識臺灣玉器製作的工作坊,支亞干遺址的研究與發掘。
----------------------------------------------------------------------
🌍演講者:#尤瑪‧達陸 泰雅染織國家保存者
🌍演講題目:#泰雅貝珠的當代探尋
本周第二位演講人邀請到大安溪流域象鼻部落的泰雅染織國家保存者尤瑪‧達陸。尤瑪將在本周的節目中與我們分享,位於山區的泰雅族文化以及社會中,貝珠衣所象徵的社會以及文化意義,以及在貝珠衣縫製傳承的過程中,貝珠衣所蘊含的泰雅知識與歷史背景。
泰雅族一直以來在文獻紀錄甚至在口傳歷史中,會被認為是一個世居在山區的族群,以至於在文化以及語言上,關於海洋的傳說似乎已經在時間的洪流中被久遠的時間給沖刷掉了。然而,在泰雅族的文化以及服飾上仍舊可以看見泰雅族屬於海洋民族一員的痕跡。如在計量單位中有與貝幣有關的單位;在服裝飾品中,有相當多的貝製品,而在耆老的記憶中,對於貝珠衣製作的記憶,僅剩下殘留在gaga中的儀式禁忌。
本周第二段的節目中讓我們藉著尤瑪‧達陸深刻的分享,一起跟著她的聲音,一同從無到有,認識泰雅族的貝珠衣。
國家寶藏的珍貴,除了代表了國家文化、國民凝聚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國家歷史上填補不少難以解釋的空白。如同尤瑪‧達陸在節目中提到的:泰雅族人如同櫻花鉤吻鮭般,因為陸封而逐漸遺忘自己曾經也是海洋的子民。國家寶藏的出土很好的為我們解釋了現有的知識缺憾,也使臺灣史在連貫上更加的緊密。
終於到最後一集啦~企劃幕後大公開!
想知道做節目有什麼樣的辛酸血淚呢?
想知道你們看的主題到底是哪位企劃的傑作呢?
本周最後企劃群的控訴大會~絕對笑中帶淚,溫馨滿滿~
【主持人】
Justin Caleb Cooper (賈斯汀) 、Savungaz Valincinan
【來賓介紹】
👉來賓
俊哥(客家)|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總經理
Eason(漢)|行銷總監
閃亮亮(漢)|演員、經紀人
👉企劃
Talum Ispalidav Takistaulan(布農)|網路媒體 經營者
Yuli Ciwas(泰雅)|服務業
麥麥Pukilringa Madelin(魯凱)|高師大研究所碩士生
曉薇Panay Halu(阿美)|媒體工作者
kui vavulengan(排灣)|義守大學醫學院學生/網路媒體經營者
Abus Istanda(布農)|Alian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
Uhay Mali Pacida(阿美)|台灣大學研究所學生
Valis Ispalidav(布農)|研究所學生
【梳化】
劉素真 周秀芳 盧德雄
【造型】
蔡欣純 林惠蘭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第一單元:睡過頭 miyoloy
為了怕龍忘記醒來時,冒險小隊們給他買了一個鬧鐘。
第二單元:藏起來的龍 Sina:il hi liyong
龍躲在他的山洞裡,賽妲和她的朋友們在沼澤地裡尋找恐龍骨頭。
【真心不怕火煉:熱脹冷縮】
離開山海部落的日子就快到了,吉娃斯苦思著要送給慕妮什麼禮物,一旁打鬧的飛卉跟乃奈給了她靈感。大夥兒轉圈嬉鬧之時,慕妮的陶珠手環卻不小心斷了。吉娃斯和里昂決定做一條新的手環送給慕妮,然而這沒有想像中的容易。
【夢想的種子:太空站生活體驗】
太陽、月亮、星星,其實都是宇宙裡的星球!吉娃斯好想從太空親眼看見地球的樣子。飛卉邀吉娃斯一起玩陀螺,一個不小心讓陀螺滾走了,里昂也追著大家跑了起來。眾人的面前迎來賓沙布甘聖石,陀螺居然神奇的消失了!大夥兒來不及停下腳步,便一股腦兒撞了上去。
各位觀眾,Lanpau 回來了!嵐豹這一季將帶領我們走遍十多個部落,一同體驗部落青少年們的成長過程,看他們如何學習部落的傳統文化、精進漁獵、工藝和廚藝的技能,練習和周遭的自然環境共存共榮,這個象徵「轉大人」的成年歷程,就是新生代流動傳承,帶給部落活力的泉源。 本季的第一集,就從當初賜名給嵐豹的萬山部落開始,看他如何搜集各部落的成就勳章吧!
🌍17世紀統轄台中地區18個聚落的「大肚王」被荷蘭人稱作「凱撒帝/king Keijser van Middag」,成為阻斷荷蘭人統治力從南部直達北部的勢力!
🌍17世紀台中地區的「大肚王」曾領多部落抵抗鄭成功入侵,造成鄭軍重挫死傷數千人!
🌍位於恆春半島的大龜文王國,17世紀與荷蘭簽訂的《特勞紐斯條約》知道為什麼嗎?
🌍從部落過渡至王權國家,臺灣島上曾經出現過的兩個本土準王國的本土歷史顛覆台灣人對本土史的認知!
ZALAN見識南島 第五季
----------------------------------------------------------------------
🌍節目資訊:
1⃣主持人:劉益昌
2⃣播出時間:1月6日(週五)
原視16頻道、原文會官網=每週五晚間9點
「原視節目+」Youtube頻道、粉絲專頁連結=每週五晚間10點
----------------------------------------------------------------------
「臺灣是一直被殖民的一塊土地」。這句話對,也不對。我們知道,之於原住民族的各個部落,其實就是相對起來的一個個小國家,各部落有各自的行政、軍事運轉。可其實在長時段的臺灣史中,我們會發現,臺灣的中部與南部曾經出現過兩個準王國的政治權力,也就是大肚王國和大龜文王國。準王國是原始社會晚期的部落聯盟過渡到王族國家之間的一種社會組織。在準王國中,其具有一定的領土、一定的政治組織,更有大家同遵守的倫理道德。更有趣的是,準王國中不再僅是單一族群的組成,更會出現跨族群的樣貌。本周zalan見識南島,作為本季的大軸,我們將帶著大家一同深入認識臺灣史前的準王國。
----------------------------------------------------------------------
🌍演講者:翁佳音 / 中央研就院臺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演講題目:大肚王
本周第一位演講人邀請到中央研就院臺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翁佳音。翁佳音作為從中央研究院的臺灣史研究所中退休的研究員,對於大航海時代臺灣史著有相當重要的研究,並且因其對古荷蘭文的長期研究有所成果,對於該時代的歷史文獻的解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本周第一段演講中,翁佳音將帶領我們認識台中及鄰近地區曾經相當光輝鼎盛的大肚王國。
大肚王國的王,在《巴達維亞城日誌》中提到了他是「king Keijser van Middag」,直譯為白日的凱薩大帝(又被稱為白晝之王)。這樣的稱呼來自於當時荷蘭人或歐洲人在談論臺灣史時,提到被鄭氏政權打敗後,歐洲政權又安排了另一個「凱薩大帝」打敗他。這段歷史敘事的真偽有待商榷,但確實是可以知道當時歐洲政權對於大肚王國的王的稱呼。
在本周的第一段節目中,讓我們藉著翁佳音精彩的演說,一同認識來自台灣中部的準王國-大肚王國。
----------------------------------------------------------------------
🌍演講者:張金生 lulji luvaniyaw / 加利利宣教研究院助理教授
🌍演講題目:大龜文王國
本周第二位演講人邀請到加利利宣教學院的張金生教授。張金生藉由在地人的視野,書寫了《大龜文王國的歷史》一書。本書中書寫了大龜文王國的歷史,是一篇從本在地人的視角書寫當地排灣族歷史的典籍。在本周第二段演講中,張金生將帶領我們認識南部曾經璀璨明亮昌盛的大龜文王國。
大龜文王國的文獻紀錄首次出現在1638年,直至1642年,大龜文王國的地位首次被荷蘭所承認,曾被荷蘭要求遷都至放索一帶。大龜文王國最輝煌的時代曾經統御眾多個部落,並且傳統領袖家族的後裔,成為恆春四大傳統領袖家族:Ruvaniyaw、Mavaliw、Garuljigulj以及Tjaljengic。大龜文王國更有與他國簽訂條約的紀錄,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與大龜文王國簽訂《特勞紐斯條約》,該條約敘述大龜文王國同意讓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路經其領地前往東部採金。
本周第二段節目中,讓我們藉著張金生精闢的演說,一同認識位於恆春半島的準王國-大龜文王國。
對於臺灣原住民族的認識,普遍大眾在認知上或許會因為過去歷史的敘述而誤以為臺灣原住民族一直停留在低發展的社會中,誤以為部落制度僅僅只是聚落型態,卻忽視部落制度有如小小邦國,更在各邦國間具有聯合王國的型態。中國歷史上的部落聯盟體制大約是黃帝時期直至堯舜禹時期,中國史上的5000年歷史及是從該段歷史開始訴說,而當談及臺灣史,卻僅用臺史400年、台灣固無史也等等敘述。臺灣並非沒有進入王國時期,臺灣也從來不是一個一直被殖民的土地,臺灣有過本土政權的歷史,臺灣史具有根的固定而非過去如浮萍般的一扁飄盪在太平洋上的小舟,藉由本周的節目,或許我們可以重新思考,臺灣本土歷史文化的開始與傳承。
🌍17世紀統轄台中地區18個聚落的「大肚王」被荷蘭人稱作「凱撒帝/king Keijser van Middag」,成為阻斷荷蘭人統治力從南部直達北部的勢力!
🌍17世紀台中地區的「大肚王」曾領多部落抵抗鄭成功入侵,造成鄭軍重挫死傷數千人!
🌍位於恆春半島的大龜文王國,17世紀與荷蘭簽訂的《特勞紐斯條約》知道為什麼嗎?
🌍從部落過渡至王權國家,臺灣島上曾經出現過的兩個本土準王國的本土歷史顛覆台灣人對本土史的認知!
ZALAN見識南島 第五季
----------------------------------------------------------------------
🌍節目資訊:
1⃣主持人:劉益昌
2⃣播出時間:1月6日(週五)
原視16頻道、原文會官網=每週五晚間9點
「原視節目+」Youtube頻道、粉絲專頁連結=每週五晚間10點
----------------------------------------------------------------------
「臺灣是一直被殖民的一塊土地」。這句話對,也不對。我們知道,之於原住民族的各個部落,其實就是相對起來的一個個小國家,各部落有各自的行政、軍事運轉。可其實在長時段的臺灣史中,我們會發現,臺灣的中部與南部曾經出現過兩個準王國的政治權力,也就是大肚王國和大龜文王國。準王國是原始社會晚期的部落聯盟過渡到王族國家之間的一種社會組織。在準王國中,其具有一定的領土、一定的政治組織,更有大家同遵守的倫理道德。更有趣的是,準王國中不再僅是單一族群的組成,更會出現跨族群的樣貌。本周zalan見識南島,作為本季的大軸,我們將帶著大家一同深入認識臺灣史前的準王國。
----------------------------------------------------------------------
🌍演講者:翁佳音 / 中央研就院臺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演講題目:大肚王
本周第一位演講人邀請到中央研就院臺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翁佳音。翁佳音作為從中央研究院的臺灣史研究所中退休的研究員,對於大航海時代臺灣史著有相當重要的研究,並且因其對古荷蘭文的長期研究有所成果,對於該時代的歷史文獻的解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本周第一段演講中,翁佳音將帶領我們認識台中及鄰近地區曾經相當光輝鼎盛的大肚王國。
大肚王國的王,在《巴達維亞城日誌》中提到了他是「king Keijser van Middag」,直譯為白日的凱薩大帝(又被稱為白晝之王)。這樣的稱呼來自於當時荷蘭人或歐洲人在談論臺灣史時,提到被鄭氏政權打敗後,歐洲政權又安排了另一個「凱薩大帝」打敗他。這段歷史敘事的真偽有待商榷,但確實是可以知道當時歐洲政權對於大肚王國的王的稱呼。
在本周的第一段節目中,讓我們藉著翁佳音精彩的演說,一同認識來自台灣中部的準王國-大肚王國。
----------------------------------------------------------------------
🌍演講者:張金生 lulji luvaniyaw / 加利利宣教研究院助理教授
🌍演講題目:大龜文王國
本周第二位演講人邀請到加利利宣教學院的張金生教授。張金生藉由在地人的視野,書寫了《大龜文王國的歷史》一書。本書中書寫了大龜文王國的歷史,是一篇從本在地人的視角書寫當地排灣族歷史的典籍。在本周第二段演講中,張金生將帶領我們認識南部曾經璀璨明亮昌盛的大龜文王國。
大龜文王國的文獻紀錄首次出現在1638年,直至1642年,大龜文王國的地位首次被荷蘭所承認,曾被荷蘭要求遷都至放索一帶。大龜文王國最輝煌的時代曾經統御眾多個部落,並且傳統領袖家族的後裔,成為恆春四大傳統領袖家族:Ruvaniyaw、Mavaliw、Garuljigulj以及Tjaljengic。大龜文王國更有與他國簽訂條約的紀錄,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與大龜文王國簽訂《特勞紐斯條約》,該條約敘述大龜文王國同意讓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路經其領地前往東部採金。
本周第二段節目中,讓我們藉著張金生精闢的演說,一同認識位於恆春半島的準王國-大龜文王國。
對於臺灣原住民族的認識,普遍大眾在認知上或許會因為過去歷史的敘述而誤以為臺灣原住民族一直停留在低發展的社會中,誤以為部落制度僅僅只是聚落型態,卻忽視部落制度有如小小邦國,更在各邦國間具有聯合王國的型態。中國歷史上的部落聯盟體制大約是黃帝時期直至堯舜禹時期,中國史上的5000年歷史及是從該段歷史開始訴說,而當談及臺灣史,卻僅用臺史400年、台灣固無史也等等敘述。臺灣並非沒有進入王國時期,臺灣也從來不是一個一直被殖民的土地,臺灣有過本土政權的歷史,臺灣史具有根的固定而非過去如浮萍般的一扁飄盪在太平洋上的小舟,藉由本周的節目,或許我們可以重新思考,臺灣本土歷史文化的開始與傳承。
【真心不怕火煉:熱脹冷縮】
離開山海部落的日子就快到了,吉娃斯苦思著要送給慕妮什麼禮物,一旁打鬧的飛卉跟乃奈給了她靈感。大夥兒轉圈嬉鬧之時,慕妮的陶珠手環卻不小心斷了。吉娃斯和里昂決定做一條新的手環送給慕妮,然而這沒有想像中的容易。
【夢想的種子:太空站生活體驗】
太陽、月亮、星星,其實都是宇宙裡的星球!吉娃斯好想從太空親眼看見地球的樣子。飛卉邀吉娃斯一起玩陀螺,一個不小心讓陀螺滾走了,里昂也追著大家跑了起來。眾人的面前迎來賓沙布甘聖石,陀螺居然神奇的消失了!大夥兒來不及停下腳步,便一股腦兒撞了上去。
Lan pao來到座落在阿里山的 #Niae‘ucna 里佳部落,它是 鄒族 所有村落中,最深山的一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溪流生態,因此鄒族人對於山林河川的依賴程度不在話下,看他們身穿獸皮衣飾、手拿魚叉陷阱,不論是狩獵或是漁獵,都是 Cou 的生活方式。 本季的壓軸,就看Lan pao在這個遠得要命的部落,如何和孩子們一起認識淡水魚 和母語,打造自己專屬的 獵具,搜集他的部落勳章 吧!
各位觀眾,Lanpau 回來了!嵐豹這一季將帶領我們走遍十多個部落,一同體驗部落青少年們的成長過程,看他們如何學習部落的傳統文化、精進漁獵、工藝和廚藝的技能,練習和周遭的自然環境共存共榮,這個象徵「轉大人」的成年歷程,就是新生代流動傳承,帶給部落活力的泉源。 本季的第一集,就從當初賜名給嵐豹的萬山部落開始,看他如何搜集各部落的成就勳章吧!
本集來賓是首次推出族語專輯的 #O.S.T泰雅的後代
是全新泰雅創作團體
由 #曾靜玟 #黃詩甜 #蔣玉傑 三人美聲組成
除了有豐富的表演經驗
也常在各個比賽中拿下好成績、能抒情能唱跳
個個都是斜槓身份的音樂人
2020 #台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 初試啼聲
就獲得了佳作的好成績
今天他們要改編什麼經典歌曲呢
在新的一年要帶大家前往花蓮玉里鎮的織羅和苓雅部落,在熱鬧的豐年祭以及亮麗傳統服的背後,有著vuvu們的努力與堅持,這一集的vuvu您很會,要帶你一起看見vuvu們,用雙手說愛與傳承的故事1/4(三) 上午1030
就和Sakinu一起感受很有愛的vuvu們吧!敬請準時收看《vuvu您很會》
🌍17世紀統轄台中地區18個聚落的「大肚王」被荷蘭人稱作「凱撒帝/king Keijser van Middag」,成為阻斷荷蘭人統治力從南部直達北部的勢力!
🌍17世紀台中地區的「大肚王」曾領多部落抵抗鄭成功入侵,造成鄭軍重挫死傷數千人!
🌍位於恆春半島的大龜文王國,17世紀與荷蘭簽訂的《特勞紐斯條約》知道為什麼嗎?
🌍從部落過渡至王權國家,臺灣島上曾經出現過的兩個本土準王國的本土歷史顛覆台灣人對本土史的認知!
ZALAN見識南島 第五季
----------------------------------------------------------------------
🌍節目資訊:
1⃣主持人:劉益昌
2⃣播出時間:1月6日(週五)
原視16頻道、原文會官網=每週五晚間9點
「原視節目+」Youtube頻道、粉絲專頁連結=每週五晚間10點
----------------------------------------------------------------------
「臺灣是一直被殖民的一塊土地」。這句話對,也不對。我們知道,之於原住民族的各個部落,其實就是相對起來的一個個小國家,各部落有各自的行政、軍事運轉。可其實在長時段的臺灣史中,我們會發現,臺灣的中部與南部曾經出現過兩個準王國的政治權力,也就是大肚王國和大龜文王國。準王國是原始社會晚期的部落聯盟過渡到王族國家之間的一種社會組織。在準王國中,其具有一定的領土、一定的政治組織,更有大家同遵守的倫理道德。更有趣的是,準王國中不再僅是單一族群的組成,更會出現跨族群的樣貌。本周zalan見識南島,作為本季的大軸,我們將帶著大家一同深入認識臺灣史前的準王國。
----------------------------------------------------------------------
🌍演講者:翁佳音 / 中央研就院臺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演講題目:大肚王
本周第一位演講人邀請到中央研就院臺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翁佳音。翁佳音作為從中央研究院的臺灣史研究所中退休的研究員,對於大航海時代臺灣史著有相當重要的研究,並且因其對古荷蘭文的長期研究有所成果,對於該時代的歷史文獻的解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本周第一段演講中,翁佳音將帶領我們認識台中及鄰近地區曾經相當光輝鼎盛的大肚王國。
大肚王國的王,在《巴達維亞城日誌》中提到了他是「king Keijser van Middag」,直譯為白日的凱薩大帝(又被稱為白晝之王)。這樣的稱呼來自於當時荷蘭人或歐洲人在談論臺灣史時,提到被鄭氏政權打敗後,歐洲政權又安排了另一個「凱薩大帝」打敗他。這段歷史敘事的真偽有待商榷,但確實是可以知道當時歐洲政權對於大肚王國的王的稱呼。
在本周的第一段節目中,讓我們藉著翁佳音精彩的演說,一同認識來自台灣中部的準王國-大肚王國。
----------------------------------------------------------------------
🌍演講者:張金生 lulji luvaniyaw / 加利利宣教研究院助理教授
🌍演講題目:大龜文王國
本周第二位演講人邀請到加利利宣教學院的張金生教授。張金生藉由在地人的視野,書寫了《大龜文王國的歷史》一書。本書中書寫了大龜文王國的歷史,是一篇從本在地人的視角書寫當地排灣族歷史的典籍。在本周第二段演講中,張金生將帶領我們認識南部曾經璀璨明亮昌盛的大龜文王國。
大龜文王國的文獻紀錄首次出現在1638年,直至1642年,大龜文王國的地位首次被荷蘭所承認,曾被荷蘭要求遷都至放索一帶。大龜文王國最輝煌的時代曾經統御眾多個部落,並且傳統領袖家族的後裔,成為恆春四大傳統領袖家族:Ruvaniyaw、Mavaliw、Garuljigulj以及Tjaljengic。大龜文王國更有與他國簽訂條約的紀錄,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與大龜文王國簽訂《特勞紐斯條約》,該條約敘述大龜文王國同意讓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路經其領地前往東部採金。
本周第二段節目中,讓我們藉著張金生精闢的演說,一同認識位於恆春半島的準王國-大龜文王國。
對於臺灣原住民族的認識,普遍大眾在認知上或許會因為過去歷史的敘述而誤以為臺灣原住民族一直停留在低發展的社會中,誤以為部落制度僅僅只是聚落型態,卻忽視部落制度有如小小邦國,更在各邦國間具有聯合王國的型態。中國歷史上的部落聯盟體制大約是黃帝時期直至堯舜禹時期,中國史上的5000年歷史及是從該段歷史開始訴說,而當談及臺灣史,卻僅用臺史400年、台灣固無史也等等敘述。臺灣並非沒有進入王國時期,臺灣也從來不是一個一直被殖民的土地,臺灣有過本土政權的歷史,臺灣史具有根的固定而非過去如浮萍般的一扁飄盪在太平洋上的小舟,藉由本周的節目,或許我們可以重新思考,臺灣本土歷史文化的開始與傳承。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第一單元:挖掘化石 kinowih bato’
冒險小隊們從龍那裡學到了關於化石和恐龍的一切。
第二單元:放風箏 ‘am pahayap 風箏
阿道和冒險小隊製作了他們的第一個風箏。
【接住好福氣:拋體運動】
山海部落裡盛大的五年祭要到了,祭典中的「刺藤球儀式」象徵勇士為家族爭取榮譽、為部落爭得福運,吉娃斯也好想參加!她努力練習刺藤球,卻始終刺不著,這時,她身旁滾來一顆會移動的大藤球,大藤球帶著她去見一個來自遠方的老朋友。
【新娘盪鞦韆:單擺運動】
廣場上的鞦韆讓大夥兒很好奇,原來是排灣族婚禮上要給新娘用的。慕妮分享自己對於新娘與鞦韆的夢想。大夥兒意外在海邊遇見練習盪鞦韆卻頻頻失敗的慕妮,里昂想了妙計讓大家一起玩鞦韆,沮喪的慕妮也透過巴彥的引導、朋友們的陪伴,漸漸地找回笑容。
Lan pao來到座落在阿里山的 #Niae‘ucna 里佳部落,它是 鄒族 所有村落中,最深山的一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溪流生態,因此鄒族人對於山林河川的依賴程度不在話下,看他們身穿獸皮衣飾、手拿魚叉陷阱,不論是狩獵或是漁獵,都是 Cou 的生活方式。 本季的壓軸,就看Lan pao在這個遠得要命的部落,如何和孩子們一起認識淡水魚 和母語,打造自己專屬的 獵具,搜集他的部落勳章 吧!
在新的一年要帶大家前往花蓮玉里鎮的織羅和苓雅部落,在熱鬧的豐年祭以及亮麗傳統服的背後,有著vuvu們的努力與堅持,這一集的vuvu您很會,要帶你一起看見vuvu們,用雙手說愛與傳承的故事1/4(三) 上午1030
就和Sakinu一起感受很有愛的vuvu們吧!敬請準時收看《vuvu您很會》
主持人 Arase阿拉斯
音樂總監 鄭峰昇
第13集大來賓 汝妮 Dungi Sapor
本季節目到了尾聲
2022年不知不覺也到了最後一天
說到了跨年就想到了PRATY
你們是不是也很想快樂腳一下
本集為了本季尾聲與年終氣氛
欲打造一場溫馨的 #年末電音派對
特別邀請將 古謠與電音結合的DJ 汝妮 Dungi Sapor
節目中她要和四位部落青年
共同打造獨一無二的 電音古調
當電音遇上古調會有何火花呢
在新的一年要帶大家前往花蓮玉里鎮的織羅和苓雅部落,在熱鬧的豐年祭以及亮麗傳統服的背後,有著vuvu們的努力與堅持,這一集的vuvu您很會,要帶你一起看見vuvu們,用雙手說愛與傳承的故事1/4(三) 上午1030
就和Sakinu一起感受很有愛的vuvu們吧!敬請準時收看《vuvu您很會》
主持人 Arase阿拉斯
音樂總監 鄭峰昇
第13集大來賓 汝妮 Dungi Sapor
本季節目到了尾聲
2022年不知不覺也到了最後一天
說到了跨年就想到了PRATY
你們是不是也很想快樂腳一下
本集為了本季尾聲與年終氣氛
欲打造一場溫馨的 #年末電音派對
特別邀請將 古謠與電音結合的DJ 汝妮 Dungi Sapor
節目中她要和四位部落青年
共同打造獨一無二的 電音古調
當電音遇上古調會有何火花呢
在新的一年要帶大家前往花蓮玉里鎮的織羅和苓雅部落,在熱鬧的豐年祭以及亮麗傳統服的背後,有著vuvu們的努力與堅持,這一集的vuvu您很會,要帶你一起看見vuvu們,用雙手說愛與傳承的故事1/4(三) 上午1030
就和Sakinu一起感受很有愛的vuvu們吧!敬請準時收看《vuvu您很會》
在新的一年要帶大家前往花蓮玉里鎮的織羅和苓雅部落,在熱鬧的豐年祭以及亮麗傳統服的背後,有著vuvu們的努力與堅持,這一集的vuvu您很會,要帶你一起看見vuvu們,用雙手說愛與傳承的故事1/4(三) 上午1030
就和Sakinu一起感受很有愛的vuvu們吧!敬請準時收看《vuvu您很會》
在新的一年要帶大家前往花蓮玉里鎮的織羅和苓雅部落,在熱鬧的豐年祭以及亮麗傳統服的背後,有著vuvu們的努力與堅持,這一集的vuvu您很會,要帶你一起看見vuvu們,用雙手說愛與傳承的故事1/4(三) 上午1030
就和Sakinu一起感受很有愛的vuvu們吧!敬請準時收看《vuvu您很會》
主持人 Arase阿拉斯
音樂總監 鄭峰昇
第13集大來賓 汝妮 Dungi Sapor
本季節目到了尾聲
2022年不知不覺也到了最後一天
說到了跨年就想到了PRATY
你們是不是也很想快樂腳一下
本集為了本季尾聲與年終氣氛
欲打造一場溫馨的 #年末電音派對
特別邀請將 古謠與電音結合的DJ 汝妮 Dungi Sapor
節目中她要和四位部落青年
共同打造獨一無二的 電音古調
當電音遇上古調會有何火花呢
順應自然與環境保護是現代人追求的高質感生活,在花蓮太巴塱部落的vuvu們就擁有智慧生活的傳統技術,讓我Sakinu帶你去看vuvu們是如何利用大自然的一切,成為真正的生活智慧王!想聽與植物利用的故事嗎?敬請準時收看《vuvu您很會》
為何說布農族是遷徙的民族?200多年前,曾有一群布農族的祖先,遷移到花蓮拉庫拉庫溪流域定居後,又為了什麼原因,他們必須被迫離開這塊肥沃之地,強制遷居到平地?
坐落在花蓮桌溪鄉卓溪部落的山邊,遺留著一戶最後居住的石板屋,裡面滿滿都是長輩們的口述歷史,斑駁的石板屋遺跡仍看得出大家庭的規模。
Haisul老師帶著我們走在日治八通關古道上,聽聽這裡曾發生過的重大歷史事件,以及在佳心舊社聚落裡,學習祖先們的生活智慧。
在古風部落裡,仍有族人保留著石板屋的結構居住著,好奇這間石板屋是如何維持的這麼完整?每一塊石板都有故事讓後人繼續傳述。
【卡納卡納富】
那瑪夏的深山裡,住了一群僅有三百多人的卡納卡納富族人。他們保留了傳承數百年的河祭,一代接一代的漁獵技術,還有絕無僅有的河流飲食。
河祭在清晨進行 藏有什麼原因?
神奇的空中撈魚 究竟是怎麼撈?
在臺灣失傳五十年的古老美食螃蟹湯,五十年後,印度王子羅平,遵循著長老的指示一步一步重現世人。
首次在媒體曝光,每到慶典時,族人可愛的伴手禮分享包,又是如何手作出它的俏模樣?
因著作權限制,僅供原視頻道收視
第一單元:睡過頭 miyoloy
為了怕龍忘記醒來時,冒險小隊們給他買了一個鬧鐘。
第二單元:藏起來的龍 Sina:il hi liyong
龍躲在他的山洞裡,賽妲和她的朋友們在沼澤地裡尋找恐龍骨頭。
【真心不怕火煉:熱脹冷縮】
離開山海部落的日子就快到了,吉娃斯苦思著要送給慕妮什麼禮物,一旁打鬧的飛卉跟乃奈給了她靈感。大夥兒轉圈嬉鬧之時,慕妮的陶珠手環卻不小心斷了。吉娃斯和里昂決定做一條新的手環送給慕妮,然而這沒有想像中的容易。
【夢想的種子:太空站生活體驗】
太陽、月亮、星星,其實都是宇宙裡的星球!吉娃斯好想從太空親眼看見地球的樣子。飛卉邀吉娃斯一起玩陀螺,一個不小心讓陀螺滾走了,里昂也追著大家跑了起來。眾人的面前迎來賓沙布甘聖石,陀螺居然神奇的消失了!大夥兒來不及停下腳步,便一股腦兒撞了上去。
各位觀眾,Lanpau 回來了!嵐豹這一季將帶領我們走遍十多個部落,一同體驗部落青少年們的成長過程,看他們如何學習部落的傳統文化、精進漁獵、工藝和廚藝的技能,練習和周遭的自然環境共存共榮,這個象徵「轉大人」的成年歷程,就是新生代流動傳承,帶給部落活力的泉源。 本季的第一集,就從當初賜名給嵐豹的萬山部落開始,看他如何搜集各部落的成就勳章吧!
順應自然與環境保護是現代人追求的高質感生活,在花蓮太巴塱部落的vuvu們就擁有智慧生活的傳統技術,讓我Sakinu帶你去看vuvu們是如何利用大自然的一切,成為真正的生活智慧王!想聽與植物利用的故事嗎?敬請準時收看《vuvu您很會》
煮飯的事,都是交給誰呢?
是媽媽?是廚師?還是另一半?
在台東達魯瑪克部落,
聽說煮飯的事,百年來都是交給土地?!
這一次,型男廚師李易,
要前進達魯瑪克部落,
探訪土地煮飯的智慧。
荖葉,對魯凱族人來說
是野菜,是文化,也是思念
看LILY姐
如何將傳統美食
幻化成無菜單料理
透過食物
聽見族人訴說心中的愛意
看見南島語族食物的故事
進到山林裡,不是隨便進去,而是一種進入神聖之地的概念,須帶著乾淨的心,放下忌妒心,將心裡的、身體的、雜亂的、躁氣的放在外面,才能走進到山。進到山林如同空間與心態的轉換。
卡大地布沒有「獵」這個概念,稱進到山為mutralun,走山,是藉由回到山林,回到舊部落領域行獵的過程,知道領域裡有什麼動植物,像上一輩學習山林知識和技能,知道如何在山林裡生存、採集和拿取。
「我們沒有狩獵或獵人的概念,我們稱進到山林裡,熟知山林的智者為na mi’alrup ,領土的守護者」。卡大地布部落對於男子進到山林的行獵養成,從9-13歲的達古伐古範階級開始訓練,直到成年,成為具備mutralun真正行走於山,與山共處的人。所以不是「獵」這樣的理解,而是從空間的,心裡的,知識的,態度的各種具備,卡大地布部落如何在山林學習,如何成為感念、謙卑,與山在一起的人?
順應自然與環境保護是現代人追求的高質感生活,在花蓮太巴塱部落的vuvu們就擁有智慧生活的傳統技術,讓我Sakinu帶你去看vuvu們是如何利用大自然的一切,成為真正的生活智慧王!想聽與植物利用的故事嗎?敬請準時收看《vuvu您很會》